翡翠开窗有影响吗?
题主说的开窗,是指给原石开一个窗口,用来查看里面的情况吧! 那开窗会不会影响原石的品相呢?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肯定会有影响。 但是影响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
1、开的窗口大小
2、原石自身品质 如果要开的窗口较大,那对原石的影响就比较明显了,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原石的横切面来观察里面的情况,这样就需要尽量避开内部的裂纹,以免在切磨过程中,这些裂纹暴露出来成为瑕疵。 在切磨的过程中,也可能因切磨的厚度不够造成残废料(也就是剩下的利用价值很低甚至没有)。如果切出来,种水色都特别好,可是因为形状不好或者绺裂太多而不得不做成刻面宝石,那么这种损失就是不可挽回的了。 对于品质较好的原料,我们开窗的时候一定要特别谨慎,能不开窗就不开,或者尽量少开。但如果经过仔细的研究和判断以后,发现确实有必要开窗以判断里面的具体情况,那么我们也不要心疼哦~ 因为只要做好了切磨的工作、加工成首饰,它终归是会为人添光增彩的喔~
不过呢,如果开出来的样子不是想象中那样美好,比如说水头不足、有纹裂或是颜色不太好,那也不用太失望,毕竟世事难料嘛,说不定这是老坑新开采的呢,说不定它的表面全是裂口,但内部却是极好的呢! 所以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坦然地接受一切可能发生的结果啦~
翡翠的开窗,指的就是将镯子或其它成品的局部地方采用磨光的方式进行解蔽,让内部的璞玉呈现在外层,消费者能从中观察翡翠内部的真实颜色和质地。近年来,一些不良企业将B货翡翠通过开窗伪造A货翡翠的现象愈演愈烈,利用人们的购买习惯和检测程序的漏洞欺骗消费者。因此翡翠开窗有影响。
目前较流行的做法是:将镯子的侧面开窗,或在戒面的四周或底面开窗。按常理开窗部分的质地、颜色等应与其关闭部分一致,呈现在开窗部分的应是具有颗粒感的纤维交织状翡翠的内部结构,但有些翡翠饰品的开窗部分却是玻璃光泽、结构细腻,而关闭部分却裂隙发育、结构疏松、呈脉状或网状分布,且具有胶质感。这就是典型的B货改A货翡翠,裂隙中渗透了有机胶质,开窗部分即为经过强酸浸泡去杂质后“白玉化”了的颗粒,再进行充胶、抛光。形成质地细腻、透明度高、无裂隙的假A货。
由于“开窗”越来越“流行”,一些正规检测机构往往从开窗处取红外光谱进行测试。因胶质几乎渗透了所有翡翠饰品,常可见到在开窗处未见胶质的吸收谱,结论为A货翡翠,而实际在不开窗处却有很多胶质。鉴定中,人们往往认为有开窗的翡翠饰品经过了检测机构的检测,应是A货,殊不知一些不良商家也是利用人们的购买习惯,以次充好。
建议消费者在购买翡翠饰品时若见到有“开窗”,应仔细观察其开窗部分与关闭部分的颜色、质地有无明显差别,若差别太大应请正规检测机构从不“开窗”处抽样检验或请具有丰富鉴定经验的专家进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