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期有翡翠吗?

巫尚琳巫尚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当然有了,康熙皇帝的宝石顶戴,镶嵌的就是一块翠绿色的大琉璃呀! 《钦定日下旧闻》里记录着这样一条史料:“东珠一,重三钱;大琉璃一,重二两;小琉球一,重五钱。” 大琉璃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天然翡翠,当时从缅甸进口来的玉石原料,经过切割打磨之后,制成的饰品形状多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块状,因此也被称为“琉璃”。这种宝石多用来制作成皇家的装饰品,如佛头、佛塔等。 而在民间,用玉料雕琢成的各种装饰品更是比比皆是。例如,一个头簪可能会由一两块的玉料雕刻而成;而一块巴掌大的玉料,可能能制成两条漂亮的项链。可见当时的玉材使用之丰富和雕琢技术之精湛。

总之,无论是皇家还是百姓,对美石的追求都是相当推崇的。到了乾隆年间甚至出现了这样的谚语:“黄金有价玉无价”。 那为什么要选择翡翠作为帝王玉呢? 这其中除了有帝王“物以稀为贵”的虚荣心作祟之外,还有更为实际的原因存在。

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是非常严苛的,尤其是在皇室成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一个合格的帝王,他必须拥有王公贵族所该具有的一切标志性物品,而翡翠就是这样被选中的——只有它才能与象征皇室尊严的天子相配。 另外,在医药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于疾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经常通过迷信的方式寻求心理安慰。而玉石就是被看作能够驱邪避祸的神物之一。所以,作为“百毒不侵”的帝王,佩戴上翡翠,无疑可以更好地庇佑他的子民平安健康。

戚亦凌戚亦凌优质答主

翡翠的称呼晚至清朝中晚期才有明确记载,比如“光绪二十一年瑾妃请买玉器折”中即出现“翡翠手镯”。关于翡翠具体传入中国的时间,观点不一。一些玉器研究者认为,“乾隆四十八年兴贩夷货商船禁示”中曾禁止贩运绿玉,此处“绿玉”指翡翠,因此翡翠在清代中期即已流入中国内地市场。也有人认为晚至20世纪初,翡翠才传入中国。

其实,“绿玉”在商代即出现,其后历代都有使用,涵盖范围很广,指代并不明确。而“翡翠”一词出现很早,在唐代已经普遍使用,但最初是鸟名,其色彩艳丽,因此在宋代之后逐渐被用来形容美丽、珍贵(比如“翡翠裘”指极为珍贵的锦缎)。清代“绿玉”、“翡翠”等称谓在使用中也常常混用指代玉石,因此“翡翠”一词在清代中期出现,不等于翡翠这种宝石在当时即传入中国。

翡翠传入中国内地市场应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根据历史档案和传世品分析,19世纪中后期,清廷内即有人开始使用翡翠,如光绪皇帝的珍妃即有“一等翡翠珠子二挂”,慈禧太后陵墓亦出土有翡翠饰物。因此,翡翠应传入中国内地的时间应晚至19世纪中后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