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如何变成冰种?
翡翠经过漫长的形成过程,在地质运动来到地表后,首先遇到的是河流,湖水等水源,这些水对翡翠起到一定的清洗作用,同时也给与了翡翠一定量的压力,使翡翠的结构变得松散,有些矿物发生重结晶,从而形成雾状或纤维状结构,这就是水冲击形成的冰种或糯种。
另一种就是岩浆侵入,地壳运动引起的山体滑坡将翡翠埋入地下,由于受到温度的影响,一部分原始的石头会产生受热膨胀,导致里面的晶体产生裂隙或者崩解,再次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内部结构的松散,使得外面的矿物质容易渗入其中,形成色根,也就是所谓的“浸染”现象。 当然这个过程是缓慢的,非一时之功。而且也并非所有的石头都会成为冰种或是糯种。这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的。
目前市面上很多所谓「B+C」货就是人工处理过的,其方法主要是酸洗、染色和填充。一些质地粗疏、透明度差的石头,经硫酸浸泡数日后,再用盐酸清洗,使其硬度增加,再用铁锈的红色颜料将其染成红褐色,再用胶将其填满缝隙,便可充当高档的「A」货出售了。不过这种造假的方法已经落伍了,现在有一种更牛逼的方法——高压注胶。这种技术可以让品质较低的玉石得到极大的提升,用墨绿色的染料填充在翡翠的空隙中间,然后用胶水注入,使染料与翡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颜色更为自然,肉眼很难分出差别。这种方法做出来的假货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