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b货注入什么?
B货处理其实就是在原料上面做的,一般就是刷酸(泡酸、煮酸),这种处理方法是把低品质、结构不太完善的翡翠原料或半成品加工成器型后,把浸泡在化学溶液里的石头拿出来晾干即可完成。 虽然“泡”的时间有很长一段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但毕竟只是表层软化,内部还是原来的样子。而且由于是浸泡在液体中,表面上的污渍也会清除干净。所以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原本底灰、水头差的会变得润白细腻一些,底灰、水头好的会更加通透水润。
不过因为是人工添加的化学物质,或多或少会对翡翠本身的质感有一定影响。一般这种处理方式只会改变翡翠的色泽,对质量不会有太大提升,价格自然也上不去。 但也有特例!如果原矿本身品质非常好,但由于杂质等影响美观,经过泡酸处理后能去除这些干扰元素,反而能使整块原材料升值不少。这种情况当然非常罕见,可遇不可求。
C货的处理跟B货大同小异,都是通过染色剂渗入翡翠内部从而产生颜色的变化。但C货的颜色一般都是人工调色出来的,色彩更丰富鲜艳。因为颜色是填充进翡翠内部的,所以不会像B货那样存在染色不均匀的问题,视觉上看色与底子融合得会更好一些。 C货一般会加入绿色或者紫色,前者让成色更足,后者则能让色彩更加娇艳。 除了绿紫两色外,一些色调较淡的如蓝、粉等颜色也是常见的染色剂。这些色调都比较“温柔”,并不会很夸张刺眼。
但也不是说只要看到颜色变化就一定是C货,判断的依据还有染色剂的渗透度以及是否均匀。有些染色剂渗透力很强,颜色会深至晶粒间隙甚至细微裂纹中;而有的则比较“内敛”,只是在表面附着。前者往往颜色鲜艳但不自然,后者则色彩柔和且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