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瑙和玉翡翠的区别?
这个问题好。我就来讲讲。 首先要说,世界上所有宝石(包括钻石)的形成,大致都可以分为:结晶和水溶液两种作用机理。其中,水晶、琥珀等大约一半以上的宝石,都属于结晶作用。而翡翠属于水溶液作用形成的宝石,也叫作“岩浆宝石”。它的前身,是高温高压下的含铬铁矿的硅酸盐熔体或液体。这种液体的颜色,通常是绿色或者无色透明的。
我们看到的玉石,比如翡翠和和田玉,都是由这些高温高压下形成的软玉,在地质运动的过程中,慢慢走到地表,接触空气,逐步氧化而成的。它们都保留了原来高温高压状态下晶体的结构特征。 所以,从宏观上看,它们的形态都是晶体状,有固定的形状、大小和厚度;切磨成型后,正面很平,非常光亮,反而不像其他矿物那么凹凸不平。
从微观上看,它们都有各自的纹路、密度和硬度。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其中的裂纹和其他矿物粒子。用测厚仪测量,它们的厚度一般都是正整数,比如2mm、3mm……而不是像抛光面那样,有半整数的厚度,比如1.5mm、2.1mm…… 用钢锯锯开,它们都会露出整齐的断面,而其他非晶质的石头则不会。用水冲洗干净,表面没有任何污点,也不会滑手。用手电筒照射,内部没有透光现象。 在声音测试中,它们都没有回音,但是敲击的声音比水晶要低沉一些。 用盐酸检测,它们都不会溶解,而且表面也不会有气泡产生,但放入稀硫酸中浸泡后,会释放出大量的羟基离子[OH]-,使得溶液变黄。
我们可以把翡翠和玉区分开来。不过,自然界中的翡翠和玉,往往相互混杂在一起,需要仔细辨别。 如果觉得本文有用,请 点赞并关注 作者 @超哥科普 哦!我会持续分享更多有意思的生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