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上面有黄斑是什么?
翡翠上的黄色,按其存在状态可大致分为: 1.原生色调,也称本色,指在翡翠形成过程中,由于外界元素介入而形成的初始色彩,如橙黄色、浅黄色等; 2.次生色调,是在翡翠的开采、加工、制作或佩戴过程中,外部色源进入翡翠内部发生二次反应形成的颜色,这种颜色的产生往往需要外部色源长时间、大面积地与翡翠接触才有可能出现,我们往往会观察到这样的现象——黄色的部分与周边的颜色明显不同,而且带有过渡变化,这就是由于长期摩擦所致; 3.人工染色,这是人们为了追求美观而对有色瑕疵的翡翠进行染色的行为,这种行为现在已经被明令禁止,所以大家买到带有黄色调的翡翠不用担心,一定是天然形成的。 但是!但是!如果有同学买到的“黄翡”,颜色鲜艳明亮且均匀分布,毫无过渡变化,而且这种“黄翡”往往还属于高档玉石,那么就要注意是不是人为涂色的假翡了。
对于以上这三种情况,除了通过观察判断之外,还可以进一步检验其色根的存在状况来辅助鉴别(当然,对于第三种情况人工染色的情况来说,这个方法就是多余的)。 而对于原生的黄色调,由于其是镶嵌在翡翠内部的,所以一般难以用物理手段来清洗去除,不过可以通过改进雕刻工艺,尽量将黄色部分做隐去处理,使其不突出于表面即可。 对于次生的黄色调则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些由于外来物质侵入造成的黄色色调,只要不是严重影响到整个翡翠的质量和美感,其实是可以不必处理的。 因为对于大部分非专业消费者来说,他们并不具备识别天然与人工染色宝石的能力,再加上对于翡翠而言,影响其价值的因素有很多,颜色并非决定性的,即使有一些微小的瑕疵,往往也不会对整体价值造成过大的影响。 当然,如果作为专业的珠宝加工者,我们的目标是做到绝对纯天然,但有的时候也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导致天然颜色缺陷的出现,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学会正确地处理这些瑕疵,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的价值和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