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白注胶翡翠叫什么?
这已经是一个老套路了,现在应该很少见到了。 这种手法在翡翠行业内被称为“处理”或者“优化处理”。 “处理”这个词可算是翡翠行业里臭名昭著的,很多新手玩家被一些无良商家误导,以为那些价格便宜得离谱的“处理货”真的是很差的垃圾(其实很可能就是低劣的假货),而那价格正常的“未处理”货才是价值连城。
实际上,所有的天然宝石都是可以并且需要接受处理的,只不过处理的手段、程度和时间窗口有严格的标准而已。比如红蓝宝里的艳彩蓝宝和粉红色的帕帕拉恰,必须要在高温高压下才能形成,这是它们天生就具有的特点;而祖母绿里因为含有碳元素所以会有黑色线条,这是可以去掉的,不过只能手工用针慢慢剔掉,并且过程不能受损导致颜色变淡。 而漂白注胶则是属于一种加工程序,把原本品质一般的翡翠通过人工的方式变成高品质的样子。这里面涉及到的工艺流程有很多,且每一个流程的操作都很有讲究,如果其中哪个环节控制不好都会对最终的质量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首先,要把中低档次的翡翠原料做成高档次的商品,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要消除或者淡化其原有的特征。比如种水翡翠的种不够老就要进行加热处理,变成老种。颜色不纯正的要染色,有瑕疵的要修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件原本卖不起价的翡翠原料就能以相近的模样出现在消费者面前。
但是这样的做法是有一定限量的。由于目前市场上的优质原料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采用这种“以次充好”的做法来贩卖自己的产品。这种情况对于市场来说无疑是一种侵蚀,因为顾客花大钱买的所谓“A货”其实是B+甚至C货,这种质量上的落差会让市场迅速萎缩,从而形成不良循环。 因此国家制定了很多相关的行业标准来限制这种行为的出现。
作为从业人员,我建议大家不要买带有“处理”痕迹的翡翠。因为如果商家如实告诉你东西是经过处理的,那你购买的成本理应是要比同品质的未处理过的东西便宜的。如果你买的便宜又不肯承认那是处理过,那就是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