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会失水起棉吗?
会。 不过和种有关,和湿有关。
先说和种有关的。 种是指翡翠结构之间的孔隙率。
把一块翡翠切割之后,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一些晶体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网格状、纤维状或柱状,这些晶体的间距(或者说是交联密度)就是种的体现。 好的种应该是颗粒间排列紧密,肉眼难以分辨颗粒边界。 这样的结构使得翡翠具有很好的韧性,不容易破碎。另外因为颗粒间排列紧密,在镶嵌加工的时候也更容易打磨抛光成光滑的表面。
但是好的种是不容易形成的,一般来说只有水头好的老坑玻璃种或者冰种才有可能达到这种要求。 那有没有可能做到颗粒边界完全看不到呢? 不可能的。 因为晶体是有一定的尺寸的,哪怕再细小的晶体也有边界,只不过非常细微且需要用高倍显微镜才能看到而已。
所以种的好坏只能取决于这个边界的清晰程度——即粒状结构的明显程度。 如果是质地极好的老坑玻璃种或者冰种,边界是很模糊不清的,就算有也是似断非断。而一些特殊的水底结构例如水波纹或者云雾状更是使边界变得更加难以区分。这样的话,颗粒就和水分子一样透明了,也就是行内所说的“种水上”了,非常好看。
当然,这样极致的状态是很难得的。 而如果在种的基础上再加上颜色的点缀的话,那就是锦上添花。 但是如果种不好或是颜色平淡,那就只好在工艺上多下工夫了。比如雕刻的时候尽量把材质利用到位,不浪费每一寸皮肉,同时多留些翻工的余地;镶嵌的时候用金属做衬底,充分与主体接触,以提高稳固性,并且增加光照后反射的效果等。
再说和湿有关的。 这里说的湿指的是表面湿度。任何物体只要有水蒸汽存在表面,就一定会形成水珠。即使是一颗小小的宝石,在水汽足够的情况下也会形成水珠。
而在生活中,我们遇到雾天的时候也会有同样的经历。 所以一颗本身含水量的玉石,在空气潮湿的情况下,肯定会增重。那么同理,在空气中干燥一段时间后再放入水中,重量也应该会有所减轻。 这属于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因此不会导致内部成分的改变。但要注意,这只有在玉石本身含有水分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如果本身不含水分或者是含的水分很少,就不会有明显增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