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起荧光可造假吗?
可以。 染色剂(人工染料)和荧光剂都是化学药品,可以通过浸渍、喷涂等方式附着在原料表面,使其更加美观。 但染色的色彩很单一,一般为绿色或者紫色,而且用紫外灯照射的时候,会出现和天然翡翠一样的蓝色荧光。而添加了荧光剂的成品,在紫外线光照射下,会发出强烈的白色或者彩色闪光,这是鉴别是否添加荧光剂的方法之一。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检测方法并不是100%可靠,有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因为现在的造假技术越来越高明,一些不法商贩可能会采用涂镀的方式在低仿的B+C货表面镀上一层防伪膜,使表面看起来更光滑;或者在处理成品的过程中,加入少量的荧光剂,使之在自然光下也略微泛着淡蓝光晕,以假乱真。 但只要仔细分辨,还是能够找到破绽的。例如观察颜色分布的状态,天然翡翠的颜色是不规则形色斑,而染色翡翠由于颜料分散得比较均匀,颜色显得通透而鲜活;再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经过染色的翡翠表面会有微小的气泡出现,这就是染料散落在玉石表皮形成的沉积物,用指甲轻划,也会留下痕迹。而添加荧光剂的成品,在紫外线灯光下会发出非常明显的白亮荧光。
除了染料和荧光剂以外,现在市面上还有一些其他颜色的“新贵”。 例如,通过高温高压将铬盐溶液注入原石中,使得原本不显色的翡翠原材料表面显现出鲜艳夺目的着色反应,而这种染色技术做出来的成品用水浸泡后并不会掉色。又因为在自然界铬元素的迁移速度极慢,所以这种染色过的翡翠长时间佩戴或把玩是不会褪色的。
伊娟优质答主行内人常说“玻璃种”翡翠色根较死,而“冰种”翡翠色根较好,是有“起”和“不起”之分的,意思是指颜色部分,是否周围有淡淡的“影子”包围着。所谓的“色根”,其实就是指颜色部分最为集中的焦点。由于“色根”所在的那部分密度较大,所以会将射入的光线部分反射回去,而光线在翡翠内部反复折射中产生了一种光学效果,便形成了所谓的“荧光”。
一件品质上乘的翡翠,通常颜色与玻璃地相互交混,呈丝缕交织结构,这样的翡翠密度比较高,硬度强,不易裂,抗撞击力和抗风化性强,内部的裂纹也少,同时对射入的光线反射率高,“起”出的“荧光”就会很艳丽而透明。而内部裂纹多,且结构较为松散的翡翠,其“荧光”就不会那么明艳通透。
所以,我们常说玻璃种翡翠“荧光”少,而“冰种”“豆种”翡翠“荧光”多,就是这个道理。
“荧光”是否可以用其它办法来生成呢?业内有所谓“黑烟”,“黄烟”,“绿烟”,即是将冰种(或稍差)的翡翠做旧、或染色、或浸泡深色液体再做旧后冒充老坑高冰,或冒充玻璃种。但冒充高冰种的“黑烟”与冒充玻璃种的“黑烟”是有区别的:因为高冰种翡翠本身的“荧光”就非常艳丽而通透,而玻璃种翡翠“荧光”要少一点,所以冒充高冰种的“黑烟”通常要在浸泡浓茶(或其它有颜色的液体)后再做旧,利用浓茶来模仿高冰种翡翠艳丽而通透的“荧光”;而冒充玻璃种翡翠的“黑烟”就不需要浸泡那么多的浓茶。所以,如果在强光照射下,如果一件玻璃种翡翠的“荧光”过于艳丽通透,则极有可能是一件“黑烟”,需要多加提防!而“绿烟”、“黄烟”翡翠也是这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