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色的翡翠价值高吗?
颜色对于翡翠的价值是有一定影响的,但是影响并不是很大。 比如同样种水等级的阳绿和无色底色的翡翠挂件,如果是同样的雕刻工艺,那么阳绿的挂件价格一般都会比无色底色的要高一些;但是如果种水等级相差不大,只是阳绿色淡了一点,成了阳灰绿或者阳油绿,那么反而可能是无色底色的挂件价格要高过阳绿色的。 所以颜色对于翡翠的影响是存在主观性的,并且受个人喜好因素影响很大。
不过客观地说,在评价翡翠时,颜色也是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对“色”的评价一直都是比较复杂的问题。目前行业内普遍采用的评价标准是:根据颜色的明亮度(鲜艳度)、分布面积以及颜色色调进行综合评定。其中,颜色色调又分为正色和偏色两个亚类。 所谓正色是指颜色中不含其他色素成分,单一而明亮的色彩,如纯正的蓝(靛蓝色)、红(樱桃红)等;而偏色则是在正色基础上添加了其他色素成分所形成的不纯色调,因此又称为色偏。例如浅蓝(天蓝色)、粉蓝(粉紫色)、粉绿(苹果绿)等等都属于偏色范畴。
除了上述两类颜色之外,还有一些由于受到矿物质因素或者其他外部因素影响产生的特殊颜色,如灰蓝(烟灰色)、黑绿(墨绿色)、黄阳绿(蛋黄色)等等。这些特殊的颜色有些是由于外界因素导致的染色效果,有些则是由内部结构决定的一种底色效应,因此这类颜色的出现往往会影响翡翠原有的价值。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行业里面一般将绿色称为“正色”,将红色称为“偏色”,但其实这种分类方法只是大约划分而已,实际上很多“正色”中含有少量的杂质色素,而很多“偏色”中也含有少量或明显的纯净色彩。所以,“正色”与“偏色”只是一个概念性区分,并不特别严格。
无色玻璃种翡翠具有玻璃种的所有特点,肉眼观察玉质细腻、水头足、透明度高,内部洁净,有的只肉眼甚至观察不到翠性,价值很高。
无色糯化种翡翠也是糯化种翡翠中的一类,肉眼观察玉质细腻、糯性较强,但透明度比玻璃种差,而且肉眼可以看见内部少许杂质,价值在糯化种翡翠中属于较高的一类。
无色冰糯种翡翠是冰种与糯化种两个翡翠品种特性的中间态,兼有糯化种的糯性和冰种的通透感,在这两类翡翠品质下限的交叉范围。具体表现为,肉眼观察玉雕制品,玉质较细腻,冰糯性稍欠缺,但透明度比典型糯化种略高,价值一般。
无色普通糯种翡翠肉眼观察玉质较糯,通常略显干涩,透明度一般,内部含有肉眼可见的杂质,价值也不高。
无色芙蓉种翡翠也是具有芙蓉种特点的一类翡翠,通常肉眼看起来颜色较白,玉质较细腻,透明度也较一般糯化种翡翠要高。芙蓉种翡翠属于特殊品种,其价值根据玉料的大小、玉质的糯性等因素综合界定。
无色芋头种翡翠在玉雕制品中主要用作染色载体,同时在一些玉镯雕刻中也有使用,在手镯界俗称“青水镯”。无色芋头种翡翠肉眼观察颜色较青,透明度较低,内部略显油腻感。
无色瓜青种翡翠颜色较芋头种重,通常呈现浓烈的粗黑绿色。但由于瓜青种翡翠在成矿的时候通常不经过搬运作用,因此内部的杂质较多,一般呈现胶质状或糜棱状态,绿色与白色交织在一起,呈不规则团块状。
无色花青种翡翠颜色比芋头种翡翠略深,但比瓜青种翡翠浅。其在成矿过程中受到一定规模的搬运作用,内部的物质成分在较大规模的应力作用下,比瓜青种翡翠有更高程度的混合,因此团块的尺度相对较小,但在成矿后期受次生裂隙影响,常与外来的物质(如褐铁矿、高岭土等)伴随渗透进入玉肉内部,因此常常呈现出绿色和白色混杂的花青状外观。
无色水沫子翡翠主要产自缅甸密支那地区,与典型翡翠产自于老矿床不同,水沫子翡翠产自于一较新的次生矿床。其主要由钠长石组成,呈灰白色,常可见不规则蓝绿色条带,密度、折射率较典型翡翠小,可用测试方法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