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色是什么成份?
我们常说的“色”,其实是指“颜色”——即指物体表面的光学性质。这种光学性质取决于物体表面反射的光的波长。 人的眼睛能识别的颜色是光谱的可见部分,大约是0.39μm-0.78μm的电磁波。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刺激反应不同所形成的视觉差异被称为“色差(colour vision)”。 我们经常说“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些色调,其实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所谓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这些都是我们大脑对不同波长电磁波的反应主观感受。我们说的各种色彩实际上只是对不同波长电磁波的一种模糊划分而已——有红感的看到的是一种色调,有橙感的看到另种色调,而有人觉得是黄的,有人说绿色,还有人认为是青色的等等……实际上面所说的各种“色”实际上是相近的色彩,它们之间的差别其实是很难用物理量去衡量的。
所以严格来说,我们所说各种色彩的“色”都不是自然界的真实存在的物质。比如我们常说“红橙黄绿青蓝紫”,事实上它们是眼球对不同波长电磁波的一种主观反应。因此从化学成分上来说,它们都不是真实的存在。 既然自然界不存在这样的七彩色,那我们为什么还能如此生动地描绘出这样的世界呢?这是因为天然色素的存在。大自然中存在着很多天然色素,它们可以使我们看到这缤纷多彩的世界。
在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世界之中,大约有256种色调可以表达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这256种色调并非由七种基础色调组合而成,而是由111种二色调、48种三色调和256种四色调组成的。每种色调都有它对应的天然色素,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我们体内那三位了不起的伙伴——锥状细胞C、M、L',它们的任务就是感受不同的波长电磁波并将其转换为神经电信号,从而让我们产生各种各样的色彩感知。
人类有三种不同的锥状细胞C(M, L)及L'。其中C类型又分有3种,分别为C1、C2和C3;M类型的锥状细胞也有3种,分别是M1、M2和M3;L型的锥状细胞只有1种,即为L’。 除了这三种锥状细胞外,还有一种杆状细胞。它与锥状细胞有着相互协调的作用,共同完成我们对光线强弱的不同反应。
每一种锥状细胞都对应着不同的天然色素,而这些天然的色素分子大多具有两种生物活性,即对三种锥状细胞的两种亚基有选择性作用,而对杆状细胞无影响或仅有微弱影响。所以,当我们身体内分泌系统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发出调节信号时,我们就能敏锐地感受到各种颜色的变化。 而当有外来光源照射到我们的眼睛时,眼睛的感光机制就开始了它在视觉功能中的第一步。此时,外界光线首先会被视网膜上的一些微粒吸收,这些微粒叫做视者蛋白,而视者蛋白又主要存在于两个地方,一个是锥状细胞的外膜,另一个则是线粒体。
在正常情况下,视者蛋白可激活三种锥状细胞中的C型,进而使M型和L型锥状细胞得以被激活,最后形成对于光线强弱的反应。 当这三种锥状细胞被分别激活后,它们会将各自看到的信息传递给相邻的杆状细胞,再由杆状细胞传递信息给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最终生成我们对颜色不同的感觉。所以说,没有锥状细胞就没有颜色感知,而没有杆状细胞,则我们无法感觉到光线强弱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