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翡翠老料什么鉴定?
学翡翠,最忌讳的就是只学表面现象,而忽略了内在的本质。就像很多人以为翡翠是缅甸出产的,所以翡翠的产地就是缅甸一样,忽视了“翠”与“缅”之间本义的关系——翠是翠鸟,缅是缅甸,两个都是地名,但完全没有关系,只是同音罢了。 学翡翠,也要学会从表象看本质。
比如这个问题下边很多回答都提到了“老坑”、“新坑”的概念,认为这是辨别翡翠真假的方法之一。其实“老坑”和“新坑”讲的是翡翠的开采方式,跟“新老”无关,而开采方式对翡翠的品质是完全无关的。 所以用“老坑”、“新坑”来判断翡翠真假是很愚蠢的方法。 但大家虽然都懂这个理,却常常被一些貌似专业的答案带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答案里面都会提到“老坑”和“新坑”,还配个图证明一下,让大家加深印象。
大家看到“老坑”、“新坑”的时候,很容易联想自己以前学到的知识,想到这里边一定有什么奥秘,然后就被带着走了…… 实际上,只要是天然形成的,且没有经过人工处理(染色)的翡翠,都可以叫做“老坑货”。因为翡翠是在地底下几千米处形成的,不可能有“新”“老”之分。
那些号称能根据表面特征判断“新坑”或“老坑”的,不是无知就是骗子。 至于有没有办法判断呢?当然有!
1. 看颜色。真的“老坑”因为形成时间久,内部会积累大量的杂质,因此颜色会看起来比较暗沉,而“新坑”的颜色则会很鲜亮。不过这种区别需要很专业的人才能看出来。
2. 对于B+C的处理货,因为伪造的“老化痕迹”明显,容易分辨。 具体的方法有很多,如果题主想深入了解的话可以去看我之前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