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藏是什么意思?
中国的“收藏”,有“收”,有“藏”。 “收”——收入、收纳; “散——”分发、分配 “收藏”可解释为:收集、吸纳和珍藏的意思。 而西方“Collecting”这个词,仅包含“收集”一层含义。 从词源上看,这两个词汇都来自于拉丁文,且都有“收集”的含义。但是,“收藏(Collecting)”这个行为,不仅仅包含了收集的意思,还包含着进一步的对“收集品”的处理态度——“收藏(Collecting)”意味着将它们保存起来,加以“典藏”。也就是说,“搜集”只是第一步,而“收藏”则是“搜集”之后的下一步行动。 只有把那些搜集来的东西好好收藏起来,你的“收藏”才有意义!否则,不过是一堆垃圾或者宝藏而已。。。
所以,从英文的表达来看,更符合中国“收藏”行为的词应该是“to gather and preserve”(收集并保护)。 而这恰好是中国古人“收藏”行为的最佳注解。 在《说文解字》中,“收”的解释是:“获也。”“获”的意思是“捕鸟获兽”。 所以,“收”的原义就是“收获”,也就是收割庄稼,获取猎物。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一切生物都必须经过“播种——生长——收割”这个过程才能实现其价值,否则就只能当垃圾。“收获”就等于“收获”生命。“收获”也是一种“杀生取命”的行为。 反过来,如果不去“收获”,让谷物自生自灭,任由它凋零枯萎,这就叫“弃收”,也是浪费资源的罪过。同样的道理,如果不杀动物猎食,任其自由生长,这也是“放生”,也就是放过那些本该被收取的生命…… 古人在欣赏自己收成的时候,也会思考这些收成的来源,即这些收成到底是不是合法得来的。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他们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些物质。否则,就会心存疑虑甚至感到害怕。这就是所谓的“收人之福”。 如果一个人通过偷盗或者抢劫等方式获得了丰收的收成,古人也会认为这是不合理的。因为这种行为破坏了“收获—储藏”的自然秩序,是不值得提倡的。相反,如果你勤勤恳恳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收获,那就是合理合法的,可以得到祝福。
同样,在古人的观念里,狩猎也有正邪之分。 古人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并非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就像人类一样,生物也是有“寿命”的。如果一种生物因为我们的索取超过了它的承受能力,那么这种生物就得“夭折”,它的“寿命”就停止了。反之,如果我们尊重自然界的“收获—储藏”过程,不把某些生物过度榨干掏空,让它能正常成长繁衍,那它就是可以被“典藏”的和有价值的存在。 于是,古人就把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东西全部扔进火里焚烧,以此消除自己的罪过(烧掉晦气)。然后把那些可以“典藏”的东西放在安全的地方妥善保存好,以备将来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