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盘子有什么?
这个题目太大了,让我这个盘子的爱好者来随便写写好了。 中国古代饮食器具的发展是随着时代发展而进步的。夏商周时期,人们食用熟食,且已有陶器作为食器,但这时食器的使用还有一定的规矩,《礼记·礼器》中就有关于“礼器”的记载;春秋战国时,饮食制度开始松弛,食器的使用也更为随意;秦汉以后,席地而坐的饮食方式渐渐发展成高足座椅,食器也逐渐从地下转到桌上。此时由于陶瓷业的发达,质地细腻、烧结程度高的瓷质餐具开始出现并逐渐普及,取代了泥质陶器成为主要的食器。
虽然宋代出现了“分餐制”,使餐具的体积变小,但宋元时期人们仍然使用大小不一的碗来吃饭(《清明上河图》中就有很多细节显示出当时的碗碟并不小)。明代,随着饮食方式的变革和瓷器行业的衰落,餐具的大小开始统一,形制也开始变得规整。 至于题主所说的盘子的演变过程大致也和食器的演变相同,只是盘子的形状一直在变化而已,并无固定形制。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有圆形盘、浅盘等,青铜时代也有圆盘和方盘,战国时期又有长条形盘。汉代除了圆盘外,又有带柄的小盘出现。唐五代时又出现了敞口、浅腹的高足盘或称“碗盘”。宋代时出现了方形盘子……如此等等。
我这里有一本书,详细记录了各个形制的盘子的名称及演化情况,如果需要照片可以留言给我。 另外,我在北京图书馆发现了两份珍贵的古籍善本,其中有一份是元代画的《备急煎煮诸物》(简称《煎煮图》),图中详细介绍了元明时期的汤药煎煮和盛汤的器皿,其中就有着色清晰的“汤盘”“水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