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翡翠矿是中国的吗?
“翡翠”这两个字只是我们中华民族对这种宝石的称呼而已,并不是其本名。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我们的祖先就有了关于翡翠的记载。唐代《蛮书》载:“迦南界涌水寨,有玉池,产玉。”这里的“玉池”指的就是今天缅甸北部伊洛瓦底江中游的“玉璧池”(Ube)。
宋元以后,中国南方一些地区生产的玉料中,常有“翠生”、“翠玉”或“翠晶”的品种。明嘉靖年间,云南龙陵出土过一块“翠玉”,清乾隆五年在广东徐闻县也采得“翠玉”。这些记载和流传下来的明清玉器都证明我国古代南方所产的玉石主要是翡翠。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云南边境地区大量开采翡翠原石,90年代中期在瑞丽边民的引导之下,大量缅甸原矿涌入中国市场,经过简单加工后成为装饰品或者送礼用的小挂件,在当时十分流行。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不法商人开始作假,将人工合成剂注入原石中,从而制作出假的A货翡翠。由于造假成本较低,利润空间大,很多无良商家纷纷仿效,使得这一行越来越混乱。
其实辨别是否真假非常简单,天然的翡翠看上去自然、有灵气;而假的翡翠虽然也会做各种造型,但总会让人觉得呆板、不自然。而且天然翡翠表面一般都会有细小的裂纹,这就是其风化形成的表面裂隙,这一点也是判断真假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造假工艺也越来越高。很多无良商贩使用劣质原料,再经过染色、抛光等工序,做出质量好的A货翡翠。这样的假货不但骗过了广大消费者,甚至还骗了一些鉴定机构,使其出具真品的鉴定结果。
我们在购买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渠道,不要贪图小便宜吃大亏;在购买之后,也要留意是否有防伪标志等等。同时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因为一时贪便宜就收下了假货,这样只会让自己遭受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