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代钱币都有哪些?
先秦: 布币:春秋战国诸侯各国自制货币,形状类似今日的铝箔纸,有圆形、扇形、三角形等。 刀币:齐国铸造的铜币。形状像刀,故名刀币,还有尖首刀币、明刀币、圆首刀币等种类。 圜币:用铜或铁铸成圆形币状,上有孔洞可以穿线,用于悬挂佩戴,如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通宝”等。
汉代: 五铢钱:西汉初期制作的一种钱。上面有“五铢”字样,故称“五铢钱”。它是我国古代金属铸币中,唯一历经两汉、三国、晋朝、南北朝、隋朝,一直沿用下来的货币。 开元通宝: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建立大唐王朝后,为了显示盛世气象和帝王的慷慨,下令更换以前使用的铜钱,于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开始铸造“开元通宝”。它的样式成为此后中国历代铜钱的基本模式。
宋元: 平钱:宋代小平铜钱。由于宋代财政开支大部分来自田赋,所以宋代财政非常充裕,不再靠战争或者掠夺来敛财,因此对铜钱造作很严,百姓犯钞币之罪,处罚也很重,所以宋代的平钱质量较好,版式也很多,是古钱中的名品。 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由川蜀之富商发行,用楮纸印制而成。
明代: 小平钱:又称“明朝通宝”,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之初,因为“洪武通宝”大钱流通不顺,遂于洪武六年铸行“小平钱”,规定每银一两折钱一万零五百文。后来陆续贬值,到崇祯末年,一两白银只能兑换不到五十枚铜钱。 万历通宝: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校在位期间(公元1620-1627年)所铸。此时因辽东战事频繁,朝廷财政困难,国库空虚,万历帝不得不将内帑钱粮拿出来充作军费。这些宫中积蓄的金银被投入铸币厂,铸成“万历通宝”。这种钱质差量小,颇为精致。
清代: 乾隆通宝: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年号,即公元1736年至1795年。在此期间,清廷除沿袭明代的铸钱制度外,还设局自铸母钱供各省仿铸。因而这一时期的铜钱,质地好,版别多,十分精美,广受收藏者喜爱。 道光通宝:清宣宗道光皇帝的年号,即公元1821年至1850 年。因道光帝即位时,清朝已经处在封建衰落期,国力虚弱,所以此期的钱制比较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