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逸什么?
“逸”字是“书家”的行书写法,而不是“书法家”的行书写法。因为 “笔家”“画家”“作家”等“家”字都是表示“行业”(职业)意义的词汇,所以“书画家”“文学家”“音乐家”等等,其对应的汉字都写作“书法家”“画家”“诗人”等正常字体;而“书家”“画家”“诗人”之类的词语,则是表示“具有某种技能的人”的意思,因此“书法大家”“丹青妙手”“诗词泰斗”之类的词组才符合表达的需要。类似的用法还可以参照“老英雄”“大科学家”等词汇。
当然这种细微的差异只存在于汉字书写形式和表述概念的角度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书法家”“画家”“诗人”这些词来称呼某位特定的人,此时这些名词所表示的对象,已经超出了“有某种技能的人”的范围,而是包含了“从事某种事业并有一定成就的人”。不过,这样用也不能算错。 至于这个"逸"字,它本义是指“走失”,也就是羊跑了或者马丢了的意思。引申一下,就是“逃跑”“逃散”或“失散”。再引申一下,就指“事理”或者“情理”上的“超出”。
所以,从“丢失”到“超越”,这一“逸”一“超”,字面上其实很有些对应的关系。不过,这种关系只是一种偶然,并没有深刻的语源学依据。 现在再来谈谈这个问题。我的感觉是—— 首先,这个“逸”字好认且好用,所以古人就用得非常多,比如明代文徵明写过一幅行书屏条《离骚经》,上面就有这个“逸”字; 其次,这个字在行书中写得非常好,因为它的笔画比较多,而且排列比较紧凑,又有连笔,因此不易写得松散、琐碎; 最后,在这个字中,由于“兔”字与“失”字的笔画相近,且“兔”又是形声字,所以如果写得不仔细,很容易将“兔”误作“失”——我就在一本清末民初的刻帖中,见到过这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