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什么书法家?
我答一下这位朋友的问题,但可能不是他想要的答案。 首先,“梅”字作为姓氏的时候,应该是独姓。但是,作为汉字来讲,它是一个形声字。《说文》中解释这个字的字形时说:“梅,树也。一曰木也。从木每声。”“梅(槑)”的字形演变如下图所示: 图中的“梅(槑)”字,每一个字形都有“木”和“每”两个部分。而这两个部分都可以单独作为一个姓氏。所以“梅(槑)”是一个多姓源的字。其中“木”的部分为梅氏所专有;而“每”的部分,在今天则大部分都属于郝、何二姓。但是,古代这两个部分都属于同一个姓的。在汉代以前,“海”字写作“亥”,所以这两部分组成的姓就是“梅亥”。后来才出现今天的“海”字。“梅亥”或“梅海”是个复姓。在宋代以后,出现了以“梅”作为单姓的情况。这是因为古人把“梅”与“梅海”写成同一个字了,“梅”字就成了单姓。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现在。
其次,关于“梅(槑)”字的读音问题,今天一般都读作“méi”或者“mèi”。但是在明代张自烈著的《正字通》里却有这样的记载:“梅,叶音玫。《南史·齐武帝纪》注:‘梅,古音媚’。”也就是说,这个字的正确读音应该是“měi”。“mēi”是误读。
这个字的形体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梅(槑)”的右半边“每”在古代有两个读音:一个是mu3,一个是mei2。前面一个读音的时候,“每”字旁加个“邑”,表示“每个”的意思;后面一个读音时,“每”字旁加个“每”,意思也是“每次”。“梅(槑)”字的造字道理就跟这个字形的由来说明一样,是为了表达“每一个样子”的这个含义造的。当这个字读音为“měi”的时候,意思是“每个样子”。这样“梅”字就可以理解成“眉”了——“眉毛”的确“没”啥好说的。 这个字用来做名字时的含义,跟这个人姓什么一点关系也没有——比如明朝有个太监叫王承恩,这个“承恩”的名字可以理解为“接受恩宠”,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受到皇帝的宠爱”。这跟他的皇帝主人姓氏完全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