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钱币的遒劲怎么看?
对于钱币的字体遒劲,可能很多人觉得无从谈起。其实,我们还是可以用一些方法来断定的。清代钱币的背书,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背满文宝字,这种钱币存世量较大,价值较低。一种是背汉文宝字,这种钱币存世量较少,价值也高。其中,背桂宝、川宝、黔宝、京宝、黔宝等尤其珍贵。比如咸丰宝泉当百大钱,背汉文宝字的要比背满文宝字的少,价格也贵很多。
清代钱币鉴定方法之看钱文
清代钱币钱文的书法艺术,比之隋唐至明都差。清朝初期的沿用明朝旧制,在全国设工部门,由工部铸钱。康熙三年开始,铸钱开始有宝字,康熙五十六年,各省铸钱开始在钱背上铸汉文纪局,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清代钱币的版别。清代钱币中,一般说来,背满文宝字的流通量大,价格也低;背汉文宝字的存世量少,价值也高,尤其是背桂宝、川宝、黔宝、京宝、鄂宝等尤稀。
清代钱文中书法较好的是乾隆通宝的“通”字,隶篆合体,其他年号的通宝“通”字多不成法。乾隆时期,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新疆地区纳入清朝版图,新疆地方政府为了表示新疆回归祖国、歌颂太平盛世的含义,特铸造“乾隆宝藏”钱。
该钱文字、大小与内地所铸乾隆通宝基本相同,但是清政府对此并未认可。因为当时清政府只允许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铸造汗钱和夷文钱,不准铸造内地通行文字的制钱。
后来,该钱流入内地,民间发现其铸文与通行乾隆通宝不同,便称之为“错版钱”,清人黄任义在《泉苑正义》载:“乾隆宝藏钱,在内地时,因铸造文字有误,当时人称之为‘错版钱’,民间多将其用于还愿祈福,求子等,具有较高的辟邪功效,因而存世量极少,如今此钱已成为古代钱币中的珍品。”该钱文字、大小与乾隆通宝钱相仿,机制铜币价值连城,清末云南机制铜币价值要翻10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