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籍书法家有哪些?

苗誉蕾苗誉蕾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基础深厚,因此也诞生了很多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大家,其中尤以明清两代为最。 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李道元坐馆》中就写道“京师人才辈出”,说明当时的北京确实有很多书法家。而到了清代,随着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推崇书法,翰林院更是汇集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书法人才,因而有“南董北王”之称,其中的“北王”就是指的当时有名的书法家、书画家王澍。

此外还有董邦达、刘墉、成亲王小字、铁保等人都是出自北京的著名书法家。 而近代和当代的著名书法家启功、欧阳中石也是北京人,不过二人属民国时期。 下面我们具体说一说这些人的书艺成就以及影响。

(一)明代 明初,宫廷内外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书法家,如朱瞻基、祝允明等,不过最著名的还是文征明。

文征明乃明朝第一楷书大家,他的楷书写得很漂亮,结体端庄,笔法清秀,深得唐人笔法,是后世学唐楷的重要范本之一。文征明的行书也不错。虽然其一生修习书法,但并没有脱离明初书风的影响,所以他的字体结构还略显拘谨,不过已经很有韵味了,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除了文征明外,明代其他书法家也有很高的造诣。如王宠小字写得非常精致;陈道复行草书写得清新流畅;赵宦光则善长隶书,风格古拙奇倔;而徐渭则是明代书坛上特立独行的一个,他的字狂放不羁而又韵味十足。 总之,明初的书法家都继承了传统,并无什么过人的地方。然而到了中晚期的不少书法家却是别出心裁,风格独特,对后世影响很大。

(二)清代 清初的书法家,因为经过明末乱世,大多有心结,所以在书风中往往带有一丝愤懑和孤傲的情绪,如傅山、王铎。傅山的书法融汉晋之风于一炉,不拘一格,自成面目;而王铎的行草书潇洒流溢,笔力雄健,颇得晋人风韵。另外邓钟岳的楷书也很不错。 如果说清初的书法家多是有实力的派系的话,那么到了乾隆年间,整个社会的审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朝廷开始崇尚风雅,于是许多官员都开始热心练习书法了,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翁同龢。

翁同龢是乾隆皇帝九子永莲的儿子,生性聪颖,从小接受严格的儒家思想教育,二十岁中进士后先后担任翰林编修、翰林侍读等职。由于他擅长书法且与慈禧太后关系密切,因此在清廷中十分受器重。 翁同龢的书法初学颜真卿、欧阳询,以后转师赵孟頫,终得晋唐神韵,在清廷中堪称数一数二。不仅如此,他还培养了不少书法人才,李鸿章、张裕钊、潘祖荫等都是他的学生。 晚清时候,为了振作朝纲,咸丰皇帝曾下诏求贤,希望引进一批有能力的臣子,由此而引起了“咸丰翰林四谏”事件,其中的“三谏”都属于北京籍贯。他们分别是刘鸿藻、赵仁锡、朱维藩,这三人后来都被封为翰林学士。 刘洪藻的楷书得力于颜柳,端庄秀丽;赵仁锡的隶书源于汉碑,方整少韵;朱维藩则以行草见长,洒脱有致。 清末还有许多优秀书法家,可惜大多没有流传下自己的真迹。如何绍基学习颜真卿、欧阳询兼揽众家之长,书法功力很深;吴熙载学欧体隶书;杨沂孙篆书学李斯,隶书学袁嘉谷;何绍甲的楷书结体严整;金农的隶书写得古拙可爱;舒位的小楷颇有法度;姚孟起楷书得力于赵松雪;李瑞清的行草书得赵之遗意;吴昌硕学习北碑,楷书有颜真卿风骨;蒲华学八大山人,笔墨恣肆;张大千早期临摹古画,亦善书法,尤工楷书;齐白石早年得丁辅之指点,书作精能;郭沫若的楷书学过钟繇、王羲之、欧阳洵、颜真卿等前人,自成一体。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