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是书法家吗?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评价其书法“用笔和结体都学习王羲之,在当代书坛中相当出色”; 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胡抗美评其书法“能于俊爽的外貌下,蕴藉沉雄的内质”“有正有大气、兼蓄秀媚”“得自然之天趣与古拙朴茂之风骨”; 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钱中文称其书法“线条简逸流便且独具性情”。 张海本人也曾在多本书斋中介绍自己的学书经历时提到过自己曾经临摹过王羲之一类的古代名家法帖,比如《兰亭序》等。 在接受某次采访时,被问到“您的哪些作品值得向大众推荐?”(原话)他答道:“我写的字,我最满意的是行书,因为我一直练王羲之的《兰亭序》,所以行楷是我最得意的。” 所以,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但若论及其书法中的“创新”,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分开而论。 首先来说,他的书法作品确实有一些非常鲜明的个人特点,这一点作为普通的书法爱好者都是能够感觉得出来的,因此他被称为“当代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当代书坛‘领军人物’”“当代楷书大家”等,这都是指他的作品确实有超越同时代人的水平,或者说在当时能够超过他的人并不多,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
再来说说“创新”问题。众所周知,我国的书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书法创新”史,从汉代的汉隶到魏晋南北朝时的草书,可以说是一部部“创新”的历史。所以,后来的书法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或多或少地会带一些“创新”的成分在里面。 海先生的书法也是如此,比如他的隶书作品常常会在笔画中添加一些装饰性的东西,或是一笔画中同时出现不同的粗细线条,这些都是他对传统隶书进行“创新”的地方——当然,这种“创新”是否可取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总之,他的作品确实能够给人以一种新的感觉,而这种新感觉的形成则来源于他对传统笔法、结构等的灵活运用以及适度的“创新”。 所以,综合来看他的书法确实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