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状元书法家有哪些?
据说是王铎《题苏州文庙》 但查《明史·艺文志》,《题苏州文庙》在王铎集里,而另一篇《阊门即事》却在黄宗羲集里。两篇作品的时间只有日期不同(黄作于辛卯四月,王作于壬辰孟春),应是一天所作。因此有人据此推断王铎作的其实是《阊门即事》而不是《题苏州文庙》。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王铎写的不是《题苏州文庙》,那他是怎么得名的呢?他的《题苏州文庙》到底在哪里呢?
网上搜到一篇网文,题目叫《苏州四大才子》,内容提要如下 看来是同一道题了,只不过《阊门即事》比《题苏州文庙》多出了“阊门”和“即事”四个字。这个“即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百度了一下,发现“即事”这个关键词在古文里确实常指即兴所作的小诗(和“律诗”相对),这样来看,《阊门即事》和《题苏州文庙》其实差不多,都是七绝二首或者一首。
但是!如果这两首诗的作者真的是王铎和黄宗羲的话,那他们俩一个位列明代第一流,另一个也是清代浙东学派领袖之一,为什么要写这么两首平淡无奇的内容和题目都非常普通的诗呢? 这显然说不过去啊……
所以我想来想去,觉得这个“阊门”是不是很有可能指的是代笔?而代笔的人就是郑板桥。 理由很简单,清人笔记中多次提到「郑板桥代友人答书」、「郑板桥代友人作梅花赋」等,可见其代笔情况很常见。而同时代的文学家袁枚就曾经吐槽过他「所作诗文,皆假手他人」。另外,郑板桥的字其实一般,他自己也承认写得好的字不多,经常请人代笔。
而苏州的代笔行当非常流行,乾隆年间的吴县(即今苏州市吴中区)知县胡世安在上奏里就说「苏省地近江广,民俗巧黠,凡儒生士子及富绅之家,俱有代书者,每代一书,工价不过数文」 所以我觉得非常有可能是郑板桥替王铎或黄宗羲写了《题苏州文庙》和《阊门即事》(或者不止这一首),而二人不知道或者说不在意这些诗实际上是郑板桥所托,以为真是自己之作,并引以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