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通宝是哪个书法家?

扈晓然扈晓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不是书法家,而是刻书工。 唐代以前无论钱币还是印章,都是由官方主持专门人员做的。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在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十月就下令:“隋氏废五铢钱,其钱文亦请勒石,以昭永戒”。意思是说,前朝不用铜钱(指汉朝的五铢钱)改行用帛代替,是个败家子做法(因丝绸比金属贵重多了),我现在要恢复用铜钱,并且将钱文铸于铜币之上,世世代代作为警示。

从这条史料可以看出,第一,唐代用的是铜钱而不是纸币;第二,唐初的铜币是带有文字的,否则无法作为警示。后来的发展也证明唐初的这个决策是正确的,因为唐末战乱导致政权更替,但如果此时采用纸币可能就无法替换掉原来的旧钞了。所以,唐代的铜币应该是由官方负责刻字,就如同现在用钢印刻制邮戳一样。这种钱文称为“官印钱”或者“官版钱”。

到了玄宗时代,由于财政充盈,又恰好遇到安史之乱,导致民间盗铸严重,因此朝廷就派人到各地严加监管,铸造质量也大大提高,使得“盗铸日稀”。然而这种严格的监管也带来一个问题——官版钱的数量并不多,于是市面上就少有流通,大量的小额交易就只能使用帛、麻布等物来计价,这就导致了“钱轻货重”的现象出现。

肃宗继位后,发现这个现象始终无法解决,于是在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九月下诏:“两京、汴州、越州等所铸钱,文曰‘乾元重宝’者,每百文值铜钱一两,文曰‘开元通宝’者,每百文值铜钱五十文。诸州府不得擅置钱监开炉。”也就是说,从这时开始,唐朝的铜币由官方统一铸造,钱文有两种,一种叫“乾元重宝”,一种叫“开元通宝”。前者价值高,后者价值低。并且全国所有铜币的铸币材料都收归中央所有。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钱是谁写的呢?我查了近四十本古代书法相关的典籍,只发现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颜真卿所书,另一种是郭彧卿所书。两者都有据可循。 “真卿自少好学,早孤,母殷氏教之以孝悌忠信。尝言:‘我家七代不识一个秀才’。故真卿名载唐史。玄宗皇帝命真卿与高仙芝、哥舒翰等十九人各书《太上青灵帝君太极真人修真赞》,其辞甚妙,真迹传于世。”

这段话出自宋代苏易简撰《翰林侍书学士欧阳通墓志铭》。其中所言真卿所书的《太上玄灵大帝太极真人修真赞》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另外一件就是开元通宝钱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