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甘肃书法家是谁?
“陇右文献重镇”礼县,地处陇南东部,西汉水之北,素有“金城夏邑”“陇右首乡”之称。这里是文庙、武庙并存,状元、榜眼、探花、进士林立的风水宝地;这里曾诞生过秦州刺史、安西都护等文武重臣,也养育了李勉、杨敬儒、杨慎等文学大家和武定侯郭勋、兵部主事郭升等骁勇战将。在这里,文人得中榜眼的记录延续到了清代;这里还走出了一位中国书协副主席——胡公石先生,他的书法作品曾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宾,现被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这位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卓越的书法篆刻大师,是甘肃省礼县永坪乡人,生于1909年,幼时家境贫寒,但天性聪慧。他3岁开始随父亲学习写字,7岁时已能写一手好字,其作品曾入选兰州举行的甘肃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 由于胡公石天赋异禀且刻苦好学,他在青年时代就能书写多种字体,并且写得非常好。
1949年后,他为北京图书馆、国家文物局等单位临摹古文字和碑帖,先后参加写了《战国竹简》《汉画像全集》《全唐诗》的前身《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等等,这些作品对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上述著作之外,胡公石的传世之作还有《散氏盘》《曹娥碑》《石门颂》《孔子庙堂碑》《兰亭序》等多种,并著有《印学论文集》《艺林散叶》等。 2005年6月,胡公石的儿子胡忠良先生应家乡之邀回到礼县,为县城的街头巷尾题写了数十个地名和人名,如“人民路”“中山街”“东大街”“南关中学”“西关镇小”等,至今这些字仍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