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静盦号书法家是谁?
清嘉庆年间著名书法家张恩溥,字静庵,号惺圃、惺甫,又号海芸斋主人。祖籍浙江萧山,生于江宁(今南京)。其先祖自明代崇祯五年(1632年)由京师顺天府(今北京)迁至江南江宁上元县(今南京市建邺区),遂落户江宁。父张照,清朝康熙、雍正间著名书画家;伯父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著有《聪训斋语》流传后世。 张恩溥幼承家学,少时即以善书闻名于世。因其书学欧阳询,得“清骨”之称。又因体瘦,人称“张瘦伯”或“张瘦仙”。张氏于书道造诣颇深,论者甚高,为当时“江南四才子”之一,也是继其伯父张英之后“天下第一书法家”。
其行书取法二王,飘逸潇洒;楷书得欧阳询笔法,结构谨严;隶书出自郑文焯所藏古拓本,有古韵;草书来自孙过庭《书谱》,流畅自然而不失法度。他写的毛笔字方折有力,笔画很见凝重,给人十分端庄的感觉;他所创作的行楷条屏是应朋友要求而作的,风格既不同于他的行书,也有别于他的楷书,秀逸中透着灵动之气。 他书法的成就不但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也体现在对子孙的谆谆教导之上。
他多次告诫后辈,作字先须端正姿势,然后才讲用笔方法。他还指出,古人说的“结字”就是现在的“布局”之意,“结字”包括字的大小、高低、肥瘦、长短等。他特别强调写字要讲究章法,认为一篇作品无论是楷书还是行书,都必须有个整体布局,行与行之间要有空隙,字与字之间也要有空隙,不能挤得满满登登。 他在书中还介绍了作字的用笔方法以及选笔、用墨、临帖等内容,详细阐述了书法创作中的诸多禁忌之事和避讳之词,对我们今天学习书法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