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每年印多少?
从央行公布的数字来看,2015年共印刷了4636亿张纸币(包括纸钞和硬币); 2016年上半年已经印刷了2705亿张纸币。 而去年全年央行仅仅发行了3.8万亿元的货币。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就已经发行了去年的两倍多。 而按照国际惯例,一国的货币发行量一般不能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但我国目前的GDP总量为13万亿美元左右,货币发行量却已经达到203万亿(2016年全年),同比增长了90%以上。
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因素,近年来M2的增速明显高于GDP增速,这意味着我国的货币超发现象相当严重。 那么这么多钱都去哪里了呢?
首先,政府财政支出中有很多都是花钱买不到东西的,比如公共福利、环境保护等,这些支出往往不需要发行货币,因此就减少了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但是,政府的收入并不一定都要以货币的形式存在,尤其是现在征收的税收大多是价税,也就是企业用商品或服务来抵顶应该缴纳的税款,这样政府其实也少发了货币。不过,政府购买服务,比如市政的建设与维护等,需要支付现金,这就增加了市场的货币量。所以,究竟是多了还是少了,还要看具体的项目。
其次,企业部门也是经济运行的重要力量,他们也有“无中生有”的能力——在没有增加物质财富的情况下创造出巨额的财富。这就是金融创新,即把本来无法交易的东西(如知识产权)变成可以交易的财富,然后通过多次交易不断地增值。当然,这种创造不是凭空而来的,企业部门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或者把未来的收益提前花掉(即透支未来),或者现在就少挣一点而以后多挣一点(即今天少吃肉明天多长肉)。不管是透支未来还是减少现在消费都是为了增加当前的交易,而这必然导致市场货币量的增加。 可见,企业和政府这两大部门都是可以无中生有地创造出巨额财富的,只是前者会透支未来,后者会挤占当前的消费。但这都会造成同样一个结果:市场上的货币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