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为何使用圆?
我猜因为“元”这个字在中文里代表的是一种货币单位,而不是某种特定币值的正整数。比如一块钱可以叫一元,也可以叫一角钱(角=5毛),还可以叫一元钱(这种叫法只用在一些特定场合,比如交电费或电话费的时候说“我交了1元钱话费”,这里1元就是元=10角的意思);而两块钱就不能叫二元,得叫两块,五块钱不能叫五元,得叫五角或者五毛钱,一百块钱不能叫一百元,得叫一百块。 “元”作为表示钱的单位时是有一定实际价值的,所以用“元”来命名纸币的币值是很合理的——尽管实际上我国纸币的发行面额从最小的到最大的都是100的整数倍。
如果非要整出个像美国那样的一堆奇奇怪怪的辅币来,要么就得像法国那样把所有面值都印在钞票上(中法两国就这点类似了),否则就只能学英国那样搞出一套很奇怪的体系。比如说我想买点什么东西,我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直接支付94.37元,另一种是找别人替我垫资100元然后我付给别人62.73元。请问哪种方法更麻烦?显然是第二种吧。既然第二种这么麻烦,为什么还要建立这样的系统呢?完全可以通过找别人垫资的方式来解决呀!所以说这样搞其实是不方便的,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英国那时已经没有足够的银币和铜币来满足所有的支付了,只好把硬币体系废掉重新建立了一套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