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版人民币流通吗?
第四套人民币已经退出流通领域,市场上不再能见到面值现金;但第四套人民币的部分票券仍然有一定数量的留存(主要是因为收藏需求),所以还是能用“钱”买到这些票券的,只不过价格比面值为高很多而已——这也是钱币收藏中最基础的原理之一:越有价值的东西,市场定价越高。 那么,为什么一张100元面值的人民币,它的市场价格可能高达数千元甚至更高呢?这是因为货币的价值由两方面决定:
1、商品价值:即这一批纸币印制消耗的材料成本+工人工资等;
2、劳动价值:即印刷这些纸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当然,在现实中这两方面并不是严格分开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得出一个大致的价格。 以第四套人民币为例,其生产流程大致为:设计图纸→印制模板→制版→晒印(色粉)→检查品控→复晒印(加荧光膜)→检查品控→成码入库。其中每一道工序都有相应的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随着工序的加深,成本呈几何倍数增长。
以一叠100元的钞票为例,计算其基本成本的步骤如下: 当一叠100元钞票的基本成本确定后,我们还要考虑人工费和材料费的相关费用,这样最终的成本会更大。 但上述成本只是理论上的极限值,实际上由于工艺的进步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实际的生产成本要比这个数值低许多。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生产成本以外的其他因素,比如通货膨胀、资金的时间价值等等。如果将上述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的话,一张100元人民币可能要按几十倍甚至更高的价格出售。而像80版50元这样的珍稀品种,张售价可能达到上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