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上的拖拉机是几角?
这是1948年发行的500元纸币,由于当时处于战争年代,印制技术有限而且原材料紧缺,所以人民币的印制数量和面值都要严格把控,在如此苛刻的条件下,这张500元“驴打滚”纸币竟有2亿多张流通,堪称人民币系列中的“大量品种”之一了! 那么什么是“驴打滚”呢?它的别名又有哪些呢?
原来这种纸币的形状就像是一个“驴打滚”(一种北京小吃)的样子,在它的正面有一个由棉花棒做成的印钞机轮廓,看起来非常可爱,因此就被形象地称为“驴打滚”了;而因为它正面的花纹与一万元的蒙古包和五元的桥非常相像,所以又被戏称“三羊开泰”。
不过这些“外号”虽然形象生动,但是却都谈不上正式的名号。 “驴打滚”的真正身份其实是第二套人民币里的1953年版伍佰圆券,因为其在图案的设计上和当时的粮票、布票等有很高的相似度,所以被百姓们亲切地成为“大团结(第三套人民币中的2元叫做“车工”,第四套人民币中的2元叫做“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