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元人民币是哪一年发行?

屠鑫钰屠鑫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80年4月15日,财政部代理发行2元钱、2角钱和1角钱的国家储备金债券(年利率6.3%)各一亿元,期限三年;同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工商银行向社会发售这三期国家储备金债券。到同年7月底,共发行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和外币储蓄存款387.5亿元,其中人民币储蓄存款约314亿元。 为了加强市场调节,稳定货币资金供应,从1980年起,开始发行凭证式国债,以1980年发行的“国库券”为例: 1980年的国债计划发行量是200亿,实际上只发放了120亿。这比20年前的1954年的时候的发行量还要少很多(1954年中国发行了历史上第一笔国库券,数额为5亿元人民币)。1949年至1978年间中国曾连续十二年发放国债,但金额不大,对市场影响不大。

1979年到1981年是计划经济的最后时光,在这期间国家对企业和居民的收入与支出都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对物价也实行了严格的控制。这段时间里虽然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但由于要维持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要补贴财政赤字和国债负担,因此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1980年代初期国内商品短缺,消费基金不足,大量进口需要外汇支撑。而当时中国的外贸盈余很少,主要靠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银行信用借款和国内贷款来满足国内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这些贷款主要以投资的形式出现,形成了庞大的固定资产,但也只有部分项目产生了预期的经济效益,大部分的项目都是赔钱的。这些没有产生预期收益的固定投资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累积,就是所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这种经济模式下,企业大量借入银行信贷资金,利润全部上交国家,而没有用于职工福利的资金,所以工资水平提高很慢,百姓手里没有积蓄,只能不断透支消费未来。

随着1984年开始的消费品市场价格改革和1993年的外贸体制改革,这种“以资为本”的经济模式逐渐被“以销定产”的经济模式所代替,信贷资金的需求大幅下降。而此前几十年积累的过剩产能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消化。因此1980年代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资产价格上涨引起的,而非消费品价格的普遍上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