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属于什么消费品?
首先,从经济学角度来定义消费,“消费”是指人们在获取满足的过程中所支出的一切货币和实物资源。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最终需求,即最后用于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二是指中间需求,即处于生产与消费环节之间的所有投资。因而,根据这个定义,只要最终产品满足了人们的某种需要,不管是否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或者是劳动者报酬、利息、租金,还是税收,都应当算是消费者的支出;而中间需求则是介于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一切投入,既包括原材料、燃料等实物资源的消耗,也包括获得这些物品时所付出的货币和劳动。
由此看来,无论是作为生活用品的翡翠,还是作为投资品,其购买行为都属于消费行为,只不过前者满足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后者则希望能从中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当然,这种消费行为究竟应该归入最终需求范畴还是中间需求范畴,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分析。
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选购翡翠无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喜爱,所以愿意花金钱、付出时间精力去搜寻,并最终将之收入囊中;另一种是由于某种特定的纪念意义或情感因素,而做出的非理性消费行为,如恋人赠送的定情物、友人赠送的纪念珠饰等等。虽然后者并非完全出于理性选择,但是从长远来看,它们仍然符合理性消费的准则,因为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一些物质痕迹,而这些痕迹在经过时间的沉淀之后,又会以另一种形式成为永恒,比如一封浸透感情的信、一件镌刻着回忆的饰物....从长期来看,这类消费是符合理性原则的,只不过是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受情绪的影响较大而已。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消费都是理性的。在现实生活当中,由于受营销宣传、周围环境甚至他人建议的影响,很多人的消费并不经过深思熟虑,而是随大流或者由一时冲动而产生的非理性消费。例如,看到别人买了自己也很喜欢,于是不惜超额也要购买;或是看到了很便宜的促销品,由于觉得价钱合适而且品种也多,于是就统统买回来了,却发现自己根本用不了那么多,甚至是浪费。 此类消费行为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充分导致的。因为在做出决策之前,没有充分掌握有关商品的全部信息和资料,从而无法进行客观的判断,这时候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如广告、促销)所做出的决策,往往是非理性且浪费的。不过,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避免。只要在选购的时候保持冷静,不要受他人的影响,多询问一下别人的意见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