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鸡种的翡翠是翡翠吗?
谢邀! 先贴几张图…… 这是一只刚入手的“乌鸡种”手镯,带一点翠色,清透如水、淡雅如烟,很养眼的,所以当时一眼就看上了,不过买回来之后才了解到这是个“乌鸡种”的镯子,于是疑惑便产生了——到底什么是“乌鸡种”呢?它是翡翠吗? 为什么我买的这只“乌鸡种”的镯子看起来和其他的翡翠镯子没什么不一样呢? (注:由于手机知乎不能上传图片,且本人知乎等级太低无法编辑答案,故上图困难,请见谅哦!) 从百度百科中我们可以找到关于“乌鸡种”的介绍: “乌鸡种”又称“暗纹玉”或“斑纹玉石”,是一种硬玉,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含少量角闪石和阳起石等矿物质,成分与缅甸玉石一致;颜色有灰白、浅灰以及乌黑色,颜色分布呈斑块状及条带状,以黑色为主,白色基底上有黑色斑块,也有全黑色的,行内称为“乌鸦皮”;半透明至不透明,质地细腻,光泽柔和,具有油脂感。 通过以上的文字介绍,我们再看看刚刚入手的“乌鸡种”手镯,是不是觉得它们确实没有什么区别呢? 那么,“乌鸡种”到底是什么呢?它就是一种底色为灰白的翡翠,在底子上分布着黑色的云团,黑如点漆、白若凝脂。
用句通俗的话来描述“乌鸡种”的颜色特征吧——“底上画黑油,黑白分明了了啦”^_^ 可是,这样一只底子干净、色调明快的“乌鸡种”手镯,为什么要叫它“乌鸡种”呢?而且还要给它定义为翡翠的种水~细糯种,真是有够奇怪的啦! 想了解这个名称的由来,就要从它的颜色特点讲起了——因为这种类似沥青色的黑,是浸染状的,所以我们把这种颜色的宝石都统称为“染色剂”,而“乌鸡种”的“乌”字就是由“酱油色”变来的。 在古代,人们缺乏对于色彩的科学认知,因此会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给颜色分类,比如“红花绿草黄稻穗”等等,当然还有“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些在我们如今看来非常科学的分类方法。而在古代,人们是把颜色分为正色的(如朱赤、湛蓝)和间色(如黛绿、橙黄)两大类的,其中正色又可分为五色和九色。 五色指的是红、橙、黄、绿、青这五个颜色,而九色是在五彩色基础上加上焦糖、蛋黄和靛蓝形成的。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古人对于红色的定义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我们现代所谓的红色之外,还包括玫瑰红、大红、殷红、酡红、曙红、猩红以及珊瑚红等等,而“绛紫色”正是古书中记载的一种紫颜色,它正是由一种红色的染料和黑色颜料混合而成的。到了近现代,科学普及之后,大家对于颜色的认知更加深入了,因此古人所认为的正色中的“紫”,也就被替换成了现在的“蓝色系”。 所以回到我们的话题中来,“乌鸡种”之所以被称为“乌鸡种”正是因为它的颜色特征符合“绛紫色”这一古代对于“乌”字的描述。 而这种“绛紫色”也就是染色的意思,因为它是由人工染色剂染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