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五收藏价值吗?
我谈一下我对和五这一文物的认识。 和五这一文物是1975年湖北随州擂鼓墩一号墓出土的。据《随州史料》记载:“1975年冬,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张店公社(今随州市开发区张店乡)一群众在耕地时,发现一座东汉古墓。市文化馆闻讯后,迅速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挖掘清理。该墓为大型砖室墓,坐北朝南,前后室内共有棺木三具,头厢内有一男性尸骨,腰间有玉璧,手边有汉币数十枚。随葬品中有鎏金青铜器、青瓷器、陶器等400余件,还有数件金银器皿及五铢钱等。” 由此可知,和五是西汉后期至东汉初期的一种钱币。
从考古发掘报告来看,这座大墓应该是东汉早期某位高级官员的墓葬。那么,这个级别的高级官吏,带那么多钱币干什么?我想,这些钱币可能不是他个人的,而是他的家族代代相传的“祖币”,说明他们家很有钱了。有钱到什么程度呢?汉代实行货币宽松政策,即不限量发行货币,导致市场上流通的铜钱太多,因此汉朝的铜钱含金量不高,价值不大。一枚五铢钱值不到现在的两元钱。但是,这里的五铢钱都是新钱,就是刚刚铸出的,没有使用过的痕迹,说明这些钱币虽然数量多,但价值很小。
我的猜测是,这位高级官吏生前可能在钱财方面很有积蓄,死后带着一大堆用不完的金钱和玉石下葬,让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依然可以尽情地使用钱财。这种用之不尽的财富只有在现实世界中极度富有的人才有资格享受。 这堆钱币中,除了五铢钱以外,还有三种罕见的钱币。它们是货泉、货布和大泉五十。其中,货布是最珍贵的,目前只有伦敦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和甘肃简牍博物馆珍藏有实物。
现在来看,和五最大的价值在于其证明了汉代确实存在着大量囤积货币的行为。这种行为到东汉末年逐渐消失,这说明政府对货币发行的控制逐渐加强,而民间储藏货币的行为则越来越少。 从个人角度来讲,拥有这样一件东西,应该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文物;但是从社会史和经济史的角度来讲,它代表的现象又显得无足轻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