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条收藏价值是什么?
在货币的流通领域中,金币是最终的消费品;它不会像硬币一样在流通中磨平棱角、磨损厚度;也不会发生贬值,其价值始终如一。正因为如此,人们把能够保持完整形态的金币称为“金票”或“黄金支票”,把它同纸币等价物相媲美,并广泛用于投机交易。 然而,当一国的金融体系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法律就会赋予纸币以法定地位,即国家信用的象征,作为价值尺度执行。在这种情况下,任何金属都不是最佳的货币材料,因为金属的天然属性决定它在流通领域无法避免地会发生损耗和流失,从而造成币值变化。这时只有纸币才有可能保持真正意义上的价值稳定。尽管历史上出现过银本位制、铜本位制和金银复本位制,但近代央行制度建立后,各国普遍实行了纸币制度。
虽然现在国际结算中美元和欧元占据主要位置,但这并不影响其他币种发挥的价值储藏作用。从197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由于美国长期巨额贸易逆差,各国对美元储备的需求强劲增长。随着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大量资金涌入美洲和欧洲市场,推高了资产价格,刺激了经济增长。在这种格局下,以黄金为代表的非美元资产表现出较强的升值趋势,其中伦敦金的价格从1974年的150美元/盎司上涨到了2008年的1430美元/盎司。
不过,随着美元指数DXY从2002年底的低点66上升至2008年的149,各国持有美债和美元的势头有所收敛。与此同时,黄金价格开始大幅下跌,并于2008年下半年跌入低谷,最低点达到1221美元/盎司。此后金价在低迷中徘徊,直至全球主要经济体大规模印钞购债,推动资产价格大幅上升,黄金才再次迎来上涨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