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钱币有收藏价值吗?
1978年,萨达姆上台伊始,就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就包括在流通领域进行的经济改革。在当时,伊朗的通货膨胀非常严重,货币贬值,民生凋敝;而隔壁的叙利亚和约旦虽然也面临通胀问题,但情况远比伊朗要好很多。于是,萨达姆打算学习约旦的先例,发行新的货币,废除旧币,以新币兑换旧币,从而实现货币值的升值,打击通涨。
为此,萨达姆政府于1979年5月26日发行的新的官方货币——“第纳尔”(Dinir),并用“第纳尔”来称呼该货币单位。同时,萨达姆政府废除了旧币,并禁止私人持有外汇。 但让萨达姆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一举措引起了国内国外的轩然大波,纷纷谴责他搞货币贬值,破坏经济,加剧民众的不满情绪。一些外国媒体甚至恶语相向。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直言不讳地说:“伊拉克金库里的黄金和美元储备正在被迅速耗尽,以便用印刷机来制造财富,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而英国《金融时报》更是直接批评道:“伊拉克央行通过无限印钞票来解决债务问题的做法,是公然违反国际法的。”
面对国内外巨大的压力,萨达姆被迫承诺将把每年出口收入的20%用于偿还外债,并且继续出售国库中的黄金储备。但他依然坚持发行新币、禁用外汇的原则。在他看来,外汇这种对外依赖程度很高的商品应该严格控制,只许进口不能出口,因为“任何外汇交易都被视为暴利行为,将会受到惩罚”。 但是,令萨达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推行的新货币制度非但没有减少通胀,反而使伊拉克的通胀水平成倍增加。因为当时伊拉克的石油产量已经达到每天500万桶,占到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0%以上。尽管萨达姆禁止了石油贸易中使用美元或者克拉币(一种以色列硬币),但是国际上并没有人买他的账,西方国家仍然拒绝向伊拉克支付货款,而伊拉克民众也继续抵制本国货币,大量囤积外汇。
为了挽回局面,萨达姆不得不采取更加激进的货币政策:即大幅度提高利率,紧缩银根,期望通过利率的上升来抑制投资,从而减少市场上货币的数量。然而,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缓解金融危机,反而进一步恶化了伊拉克的财政状况。到1979年年中,伊拉克的外汇储备已经全部耗尽,新增贷款达到30亿美元。
至此,萨达姆的货币改革计划全部化为泡影。1979年年底,迫于无奈的萨达姆终于承认失败,停止了新币的发行,恢复使用旧的伊拉克镑,并允许民众自由持有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