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铁钱价值吗?
1、大观通宝,宋朝钱币。宋徽宗赵佶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始铸,至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停止。根据《宋史.食货志》记载:“政和间,钱文为篆书‘大观’二字;”《三朝北盟会编》载:“(政和)二年内,京师铁钱监三,淮南总办监一,湖北总办监一,福建总办监一……共炉千一百九十八……所铸大钱,文曰‘大观’……”由此可知,大观通宝分铜铁两种材质,篆书和楷书两种字体,有大小两种规格。 以上所述,均为“宝”字以下钱文为楷书的“大观通宝”,下面所说“大观通宝”均为钱文为篆书的“大观通宝” 。 目前,我们能在市面上见到的“大观通宝”一般以铜钱为主,其中篆书少,楷书多,直径一般在2.5-2.7cm左右。也有少量铁钱,但极稀少。
2、据专家考证,当时所铸的“大观通宝”,每枚重量在3.4g左右,但是如今市场上出现的却只有2.5-2.8g,轻的甚至只有2.2-2.4g。而且钱文的字形也常有变化,如“通”字的走之旁常被人故意去除,以便增加钱文的字数,这与宋徽宗时崇尚“瘦金体”的字形小异。此外还有铁币,但极为难得。 大观铁钱是北宋末年所铸,因其币材多为青铜或铁质而成,故其文字多难以辨认。因年代久远加之材质问题,现在留存下来的精品较少,具有较高收藏价值。 我国古代的铸币工艺一直采用鼓铸法,是将熔化的金属浇入铸币模中,待其冷却凝固后取出,这个过程也叫作“鼓铸”。由于采用了鼓铸法,所以中国古代的铸币大多为扁平形状且上下边缘略厚于中间,这也是人们判断古钱币真伪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