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价值具有什么特性?
1.效用(usefulness),即“满足”或“有用”的程度; 2.风险(risk),指因使用货币资产而可能产生的损失; 3.流动性(liquidity),即交换能力,亦称“变现能力”; 4.预期(expectation),包括利率预期和通货膨胀率预期等。其中,效用、风险和流动性是经济学中分析的三大主要变量。
一、效用 效用的概念来自于消费理论。所谓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人们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这种满足程度的大小可以用效用来表示。通常,我们不会为了买而买,只有在满足了某个具体的目的之后才会去买。效用是一种派生概念,是消费者实现某一目的意愿程度的衡量指标。 效用的大小可以通过主观描述的方法来确定。例如,两个消费者的收入相同,消费的商品组合也相同,那么他们获得的效用就相等;如果某个消费者想多买一点,那么他的效用就一定大于另一个只买了少量的人。但问题在于,人的意愿是很不容易测量的,因此经济学家们不得不寻求其他的方法来度量效用。
二、风险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风险的偏好是有差异的。按照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人们对风险的偏好有两种:一种是厌恶,另一种是进取。前者代表人们对风险的态度是消极的,愿意牺牲报酬去降低风险;后者则相反,即使收益下降,他们也愿意承担风险。 风险可以来自许多方面,例如投资于股票市场所面临的风险就是一种可选择的风险。在这种风险的存在下,一个理性的决策者应该同时拥有不同的投资组合,也就是说,对不同用途的资金应该分别加以应用,这样才不会因为某方面的损失导致其它方面的收益也化为乌有。
三、流动性 资金是否具备流动性,主要取决于它是否能迅速转换成现钱,而不丧失本金。具备流动性的资金是可以随时转换为当前消费的货币余额。换句话说,只要我能买到想要买的商品,并且能在短时间内支付现金,我的货币账户就是具备流动性的。 与效用和风险一样,流动性也是一个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它的重要性在于,一旦将货币的流动性剔除掉,我们所面对的就剩下真正的实物资源,而研究也变得更加简单。当然,这并不是说货币的流动性非常重要,实际上货币的流动性是最不为人们所看重的一个维度,因为它总是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四、预期 前面提到的效用、风险和流动性三个概念是从静态的角度来定义货币需求的,而预期则是从动态的角度来定义货币需求。也就是说,人们为什么要现在花钱而不是存钱的原因所在。预期在这里代表着一种对未来收益的期望。如果这种期待高于存款利率,那么他现在就应消费,否则他就应该存钱。预期会影响人们现在的行为选择,从而影响对资金的货币需求。
除了以上四个基本变量外,个体的差异性也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不同的人其收入结构是不同的,因此对货币的需求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