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腐蚀铜盘价值几何?
题主图中的这种“民国腐蚀铜盘”,属于旧货市场的常见货色,正常价格应该是不超过20元/个的(注意不是人民币元/个)。当然如果品相特别好的也有可能卖到50元/个。 这些盘子一般都是台湾或者泰国制造的。台湾地区在1949年以后到80年代一直都有铸造生产银币和铜币,但是材质都是锌镍等廉价金属,所以收藏价值并不是很高。但正因为使用了廉价金属,所以在流通领域里并没有淘汰这些钱币,反而在民间大量流通,很多农村的老人家都还保留了不少这样的银元、铜币。而这些银币、铜币又成为了收藏爱好者们眼中的“冷门”品种——因为数量太多了,所以每枚的价格都很便宜。 不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我国曾经大规模进口洋铜(即冶炼过的紫铜)用来制造电线电缆,因此国内现存的清代及民国时期的铜板(包括铜圆)有不少都是洋铜制成的。而台湾省的许多铸币材料里也包含了一定比例的洋铜。由于长期与空气氧气和水蒸气作用发生化学变化,洋铜会锈蚀变成绿色,因此人们经常把绿锈看作为古钱币的“包浆”,从而误认为这些“绿锈”是古钱经过长年累月的自然氧化形成的。事实上这些都是后来导致“包浆”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