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称有收藏价值吗?
古人没有我们现在的货币概念,他们不知道钱是什么东西(金属或纸币),更不知道怎么去“理财”。他们创造出来的所谓的收藏品其实与我们现在的认知大相径庭。 先秦大多以物易物,比如我想买你的铁锄头,我用陶器跟你换;我想要你手里的布,我用铁锅跟你换等等。至于我手里的陶器你是否有需要,那都是后来交易才要考虑的问题了。所以先秦的收藏大多是以物易物的形式存在,是你我他互相交换各自所需而形成的“市场”行为,并不是我们今天这样单独的珍藏、把玩。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铸造了统一的货币——秦半两,这极大的推动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但是秦始皇没有料到的是汉代又开始推行五铢钱,这一种铜钱一直到唐代都一直在流通使用。这种大量使用的铜钱在汉唐之际并不具备收藏的价值——当然作为流通媒介它肯定具有价值,但并不具备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也就是说在汉唐你即使把大量的钱堆在家里也不会有人认为你是土豪。(当然你拿一筐子五铢钱去换别人一头羊是另外一回事)
到了宋代开始纸币开始通行,这时钱币的收藏才开始热闹起来。因为纸很容易变旧破损,再加上流传下来的古钱大多经年累月被人把玩已不见棱角,更增加了宋钱独有的古韵,因此宋钱在历代的钱币中收藏热度一直都是居高不下。
元明以来由于白银和黄金的流通逐渐取代了铜币的流通,所以钱币的收藏渐渐冷淡下来。直到近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封闭的东方世界,我们的银元终于又开始了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