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砚台价值多少?

粟琛媛粟琛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帖子,我原本想在春节那篇《如何评价赵构》里写的。但考虑了之后还是单独拿出来讲一讲吧。 先放结论,在王羲之的所有作品中,《兰亭序》的版本最多,流传也最广,因而也最有名,但同时它的真伪也最没有争议。可以说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有各种版本的《兰亭序》流传于世。单论艺术成就的话,《兰亭序》绝对可以排进王羲之的佳作之列(比如右军其他作品多书写于三十岁左右的少年时期,而《兰亭序》写于王羲之中年之时);但如果论传奇色彩和故事渊源,它恐怕就是王羲之一众书法作品里的第一名了。

关于这件作品的具体情况,历史上记载的不多,据说是永和九年(359年)三月三日上巳节的时候,王羲之与友人会集于浙江绍兴的兰亭(现在的兰渚山下),在河边饮酒作诗,王羲之醉后给大家挥毫写了一篇序文(也就是这篇《兰亭序》)。这件事在时间上跟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两次迁徙会稽有关,详情可以参考我这篇文章【东床快婿】。

晋代士族子弟无论是做官还是没有做官,生活都相当富足。像《兰亭序》这种级别的书法作品,对于那时的人来讲,相当于现在一个中型企业老总的儿子拿爸妈给的零花钱去买的一个艺术品,并不值得在意。何况当时王羲之的书法已经享誉天下,他给朋友写个字,朋友拿出等价的金帛相报是很平常的事。所以从那个时候起,《兰亭序》就流传开了。

到了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等人都曾临摹过此作。宋朝李公麟根据唐摹本绘入《兰亭修禊图》中。元朝宫廷所藏的《兰亭序》墨迹被帖勒石,名世巨宝。明末清初,《兰亭序》真迹流入民间,经多位名人收藏,最后归于乾隆皇帝御府,收入《三希堂法帖》。后来皇上赏赐给皇四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再后来,乾隆皇帝把《兰亭序》赐予皇十一子永瑆,从此流入皇家血脉,直到清朝灭亡都没有出宫。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清逊帝溥仪赶出紫禁城,《兰亭序》真迹自此又流落民间,被收藏家顾廷龙、张舜徽等人分别收藏。1956年才由故宫博物院收回,现存于台北故宫内。 而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各种各样的摹本、拓本等等,大多是参照唐朝摹本或者宋代拓本而来。所以这些版本虽然各有优缺点,但在本质上都是同一份作品没错。就像宋太祖赵匡胤的“御书手泽”,据说有数份流传后世,虽然每份都只一字之差,但都是同一份文件无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