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玉手镯有价值吗?
纠正一个观点性错误,马来玉并不是指翡翠的另一个称呼,而是一种商业炒作的手段,将缅甸进口来的硬玉以马来西亚出产的软玉进行二次加工而成的新品种。 这种加工制作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先选料,然后加热抛光,再打磨制成成品。因为原料是缅甸进口的硬玉,所以成品的透明度、硬度等都和真翡翠相似,但因为加入了马来软玉的成分,所以在色泽上会显得更青翠一些;而且由于经过了高温处理,所以本身带有的裂纹等瑕疵都会变得不明显,更加提高了成品的品质。
当然,这些经过人工技术的改良,使得原本价值不高的大众商品变成极具奢华气息的奢侈珠宝。不过,虽然名字中带有“玉”字,然而它却不是我国的传统玉石。 因为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玉”,指的是现在被称为和田玉的透闪石玉,也就是细润柔和、光泽内蕴的羊脂白玉,或者是色彩丰富的青玉、黄玉等等。而马来玉属于辉石族中的硬玉,主要化学成分是Ca2(Mg, Fe)5Si8O16·nH2O,和翡翠的成分接近,但是不同的产地其含量上的差别很大,比如韩国出的硬玉氧化铁的含量比较高,所以颜色偏橙黄色;新西兰的硬玉钛元素含量高,所以呈浅蓝色或者粉紫色;美国出的硬玉铬元素多,所以呈鲜艳的绿色…… 由于我国古代对于宝石的认知主要源自于《拾遗记》中的“赤玉,西方谓之赤珠”,故而红色系的宝石皆称为“赤玉”,其中包括了现在的珊瑚红宝石、石榴石以及马来玉。只是如今珊瑚红宝石和石榴石的价格低廉,所以市场上一到冬天就会看到各种赤玉的手镯,而春夏季节则销声匿迹——因为那时正是珊瑚红宝石和石榴石销售最好的时候。而到了冬天,市场上又会出现大量的赤玉,周而复始。
那么,为什么夏天要禁止售出现今的价值超高的翡,而寒冬却又让位于价值较低的赤玉呢?这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天圆地方”,也就是说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应该是圆形而又扁平的,所以有“天在上为青冥,地在下为幽冥”的说法。同时,“圆”也代表着圆满、永久之意,所以天蓝色的海洋和圆形的天空都被赋予“永恒的神圣”之含义。而“地”则是厚实的,是万物生长的土地,因而也就有了黄色的土壤,从而形成了“天地之色”即天青地黄之说。 所以,根据古人的这个认知,夏天时,天上飞过的飞机留下白色的尾迹,这自然是违背“天圆地方”的说法,于是就不是纯洁之物,不能作为首饰原料;而冬天的雪花又是结晶状,显然更符合“地下有石”的形象,所以能用来制作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