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蝙蝠发簪有收藏价值吗?

湛秉坤湛秉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您这个发饰是清代的,不过不是“蝙蝠”,而是“福蝠”;虽然都是谐音“福气”,但是此“福”非彼“蝠”! “福寿”和“福禄”,这两个词组经常互换使用,所以也会造成文字上的混淆。 上图的“福寿”,指的是“寿”与“福”二者兼得、全部拥有;而下图的“福禄”则是“禄”与“福”或者“富”与“禄”的组合。

古人把“福禄”称为“五福”之一,《尚书·洪范》中记载了“五福”的说法: “一福,福寿安康;二福,富贵荣华;三福,吉祥如意;四福,多子多孙;五福,健康长寿。” 所以从字面上理解,题主的这个发饰应该写作“福蝠”。 但是我国古代的文字,除了表音表意之外还有一定的装饰功能,字形的繁简变化往往是为了装饰美观,而不是为了表达语素的实际意义(这种情况今天已经很少了),所以这种字形的变化也有其道理。

古人制作的首饰不仅要考虑到美观,还要考虑到佩戴时的结实牢固度——毕竟在当时,首饰可不像今天这样只是配饰,很多时候还要承受身体、尤其是头部的重量。因此古人在制作首饰时十分讲究用料,用金属制作出镂空的效果来减轻自身重量的同时保证结实程度。像图中这种镂空雕花的银簪在汉代就有出现,而且越到后期体积越大。

而图中的“福蝠”其实正是采用了这种方法制作而成的镂空花纹,上面的“福”字实际上由两个“示”构成,也就是表示“福”字两边对称各有两个“示”的样式。而且,由于古汉语中“扇”、“善”等字的“示”旁笔画较多,为了避免写成“半透明”的状态,所以通常将上面一横缩短,这就造成了“福”字上半部分两笔相连的样子。

而这种带连笔的“福”字,在明代小说中就有了记载:如《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宝钗便送了一句“福寿全备”给林黛玉;又如《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马纯上就送了一个“福寿双全”的条幅给匡超人。可见这种带连笔的“福”字在明末清初已经是普遍认可的“正字”了。 而到了乾隆时期,这种写法更是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例如,乾隆帝亲自作的《篆书“福”字》: 用今天的话翻译一下这篇书法:“大家别忘了,‘福’字一定要这么写哦!”(注:文中插图引自乾隆帝《御制书法》)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