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中华有收藏价值吗?
1983年版的《爱我中华》邮票,全套6枚,主色为亮蓝色(冷色调)。画面采用浮雕式设计,并运用了“撞色”的处理技巧,整体视觉效果非常强烈。 但80年代初期我国的经济水平还比较落后,所以当时的中国仍然坚持着“少花钱,多办事;少投入,多产出”的勤俭建国方针,在邮票印制方面亦是如此。因此这套《爱我中华》邮票的印制工艺与当时同时期发行的《红楼梦》小型张和《杨开慧》特种邮票略有不同,前者采用了影写版印刷工艺,后者则采用了影雕套印工艺。
所谓“影写版”就是先在印版上刻出清晰的图形,然后刷上墨,通过转印的方式将图案转移到纸上,最后压平、晒制邮品。而“影雕套印”则是先雕刻一套光亮的阳文印版,然后在空白区域内镌刻上花纹或文字,再用特制的刷笔把这些花纹和字母扫印到纸面上。 “影写版”工艺的优点在于颜色丰富饱满,缺点在于有墨晕。而“影雕套印”则恰好相反,优点在于没有明显的墨晕,缺点在于颜色单调。由于《爱我中华》邮票采用的是影写版印刷工艺,所以整套邮票呈现出鲜艳、饱和、对比强烈的特点。但正因为这种鲜明的色彩对比,使得该套邮票的“防伪性”较强,难以伪造和篡改。
当然,《爱我中华》之所以能成为家喻户晓的热门邮品,其原因不仅仅在于它的印刷工艺和色彩效果引人注目,还在于它所具有的特殊历史意义——它是新中国第一部反映民族团结进步的专题邮票。自1974年以来,我国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和大量邮票,但其中仅有1982年版5角纸币和1980年至1987年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及部分纪念币上出现了“民族大团结”的文字或者图案,而这套《爱我中华》邮票则是首次以“民族团结”为主题发行的纪念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