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通宝小平钱价值多少?
目前,宣统通宝的版式非常多,但是能够值钱的却很有限。 清廷于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颁布《币制则例》,规定国币以纯银六二五克铸成“大清银币”,即后来的“袁大头”,同时规定,大清铜币面值分为一文、五文、十文、二十文共四种。其中,一文面值的“大清铜币”和五文面值的“大清铜币”已非常罕见,在钱币收藏市场里的价格都非常可观。而十文面值的“大清铜币”较为常见,但20文面值的“大清铜币”则极其少见,目前已知的只有甘肃版20文和大清铜币十文背“乙卯”20文的孤品各一枚,价值皆在百万元以上。 一些铸造量非常少的异形大钱也非常值钱,如光绪三十三年(1907)河南铸行的当十开炉庆祝大钱——“万寿无疆”节令钱。这种节令钱一般都不标明金额,当时仅铸行了一枚,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再如咸丰十年(1860)北京铸行了“常平库”大钱,面值壹两,重约35克。这种“常平库”大钱的铸造是为了弥补当时银两流通的不足,其形制和大小正符合当时民间使用的银锭形状与重量,因此深受欢迎,各地纷纷仿效,导致“常平库”大钱大量流通,最终成为咸丰朝发行量最大的一种铜钱。不过由于这种钱“形制奇特,风格古朴,且富文化内涵”,近年来市场价格一路飙升,1994年时一只完整的“常平库”大钱价格还不到20元,而如今一只完好的“常平库”大钱拍卖价都在5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