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陶瓷鱼有那几种?
首先回答楼主的问题,根据题主的图片,应该是一只粉彩鱼藻缸,烧制于民国时期,具体年代要根据器物的特征和纹饰来判定。 下面说说我的看法: 这件器物整体看上去比较“胖”,口部、腹部均较为丰满,但是四肢却相对细弱,这种体型在我们现在人的眼光看来可能不是很美观的,但却是符合当时人们审美的,毕竟这是一只用于观赏而非食用(或药用)的鱼缸。
我们评价一件文物主要还是取决于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两个方面,对于鱼缸这样的物件更是这样,先来看其历史价值,一只普通的瓷器缸体当然没什么太大的历史价值,但它要是“不普通”在了什么地方呢? 从图中可见,这只缸的内壁满工绘画,描绘了水草、游鱼等景象,这就在缸体的构造上增加了一定的工艺难度,在画工上要求更高,同时也使得这件器物增大了制作成本,那么它的市场价值也就相应的提高了。
再来看看艺术价值,一件作品的美术水准如何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判断,一是看画家本身的造诣,二是看作品所体现的风格,前者是硬指标,后者相对软一些,但对于艺术作品来说,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我们已经知道这件器物的历史价值,接下来就是判断他的艺术价值,我们先看看作者本人的艺术成就,朱景文是一位有着较高书画艺的文人画师,他的书法师承欧阳询,作画则师承恽寿平,花鸟山水无一不会,据载还能画木犀花(也就是桂花),真是全能型选手,他的作品风格也是清新雅致,格调很高。
我们再看看这件作品展现了什么样的美感,从图上看,整个画面用色清淡,草木用浓墨晕染,鱼用色彩丰富的“五彩”绘制,这种处理手法很有讲究,因为如果画者直接使用单色绘制,效果可能会比较单调,而使用了不同的颜料就会呈现出一种淡雅中带有浓烈的效果,这正是画师高超技艺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