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有山料玉器吗?
有啊,怎么没有 比如这种(图一),是1947年于新疆和阗县出土的,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和阗玉籽料 玉质细腻、温润。外形呈扁圆形,中有一孔,两面分别雕出三条阴线图案。 还有这种(图二),是上世纪60年代由新疆群众在戈壁上发现的,后送至北京展出,现收藏于 北京博物院。
和阗玉籽料 这种形状的也叫“托子”(图三),这是由于古人把玉料放在垫板上用工具加工时留下的痕迹。 还有这种(图四),是一个清朝皇帝的朝珠断裂后形成的。这粒珠子是由一整块白玉打磨而成,非常纯净,通透,无杂质。
还有一种山料雕刻而成的玉器(图五),这种较多见于清乾隆时期。
图中这件是2001年于北京嘉德拍卖会上的拍品,当时的拍卖记录是58.5万元人民币。 除了山料外,还有一些产自戈壁的玉石原料,颜色多呈黄白褐红等色调,质地细腻坚韧,可雕琢。不过因为色泽度差,所以不太适合制作首饰用的玉器。
不过虽然颜色不佳,但是可以雕制精美的艺术品呢! 例如这件“九狮滚球图山子” 该作品玲珑剔透、造型生动、线条圆润流畅、工艺精湛,为清代宫廷玉作的优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