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中孔一分怎么回事?
“中孔”这个称谓其实是个简称,全称是“中国孔教会”的英文缩写(英文为The Chinese Confucian Academy) 。 “教”字当然是很敏感的,所以又出现了“会”(The Chinese Conference on Confucian Studies) 的说法。由于这两个词都是英文单词,因此“中孔”也就可以分别写成C.K.A 和 C.C.C。而“分”字实际是“会”字的谐音,指的就是中文的意思——“学会”(Association)。 所以这个问题等于是问为什么有“中国孔学学会”和“中国儒学研究会”两个名称。对吧? 这两个名称实际上都有官方背景——都是由中华民国教育部直接管辖或认可的学术团体,只不过成立的时间先后不同而已。
「中国孔子学会」成立于1985年,由教育部主管、国内32位国学专家发起于在北京成立。宗旨是团结海内外学者研究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其会址设在北大校内,初期设在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儒学研究会」成立于1994年,是由国家民政部批准的全国性学术团体,由北京大学儒家文化研究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其宗旨在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的深入研究。 它的成立得到了海内外学界的高度重视,被《人民日报》誉为“儒学研究的又一盛事”。 这里需要说一下的是,在「中国孔子学会」成立之前,「中国儒学研究会」已经存在了五年之久,且拥有大批会员。因此它才能成为「中国孔子学会」成立的必要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