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疤崖柏把件有收藏价值吗?
留疤崖柏把件有收藏价值吗?
对于盆景爱好者来说,一盆好的盆景不仅要有优美的造型,还要有一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方能称得上是一件艺术品。而那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古松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当一位收藏家遇到一件可心的好作品时,往往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可是如果这件作品上留有令人不忍正视的斧痕,大概这位收藏家的心情就会大打折扣了。下面照片中的这件作品是一枝老崖柏枯桩,原来主干上方有浓密的枝叶,但在搬运途中不幸折断。这对喜爱崖柏的收藏家来说,确实是个遗憾。但就是在这种近乎残缺的美学实践中,却显现出作者惊人的技巧。只见他凭借主干残留的疤结,充分发挥想象力,用独具匠心的设计,巧妙地将疤结处理成老叟的脑袋。从顶部俯视,老人的双眼、鼻、嘴均有所表现;从侧面看,还隐约可辨出白发髭须。崖柏虽然遭虫害造成一部分溃烂,但其上部长出的刺状物正好被处理成老人的胡须。整体看来,老人的双目炯炯有神,似在对自然界的一切驻足观赏;嘴角微微上扬,仿佛在对着尘世一笑了之。
古代书画鉴赏有“双修说”一说,所谓“双修”,就是先用肉眼观其形,再用鼻闻其息,有时还要用手去触摸,做到三修圆满,方可下笔定评。如果仅从形上看,此件崖柏艺术品确有不够完美之处。但具有多年收藏经验的我却认为,正是这残缺不全的形象更增添了这件作品的内涵。试想,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松”,谁能不顾及它的威严,而在它的某个部位打上伤痕呢?只能说是自然界的力量让人无奈。而这种“无奈”恰恰成就了这件崖柏作品的美学价值。
还有一件崖柏作品,更显出崖柏的神奇之处。这是一根生有瘤疤的枯死崖柏心材,长近1米。当其还未成为盆景材料时,在野生状态下,由于虫害的叮咬、风雨的摩擦,致使枝干上生出许多形状各异的瘤疤。但当这些疤结被能工巧匠处理后,反而使这件作品增辉。请看,工匠们巧用疤结,将其处理成狮子的颅脑,使这件崖柏作品既有盆景的内涵,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堪称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