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四年袁大头多少克?
中华帝国四年的大银元又称中华民国四年袁大头,是中华帝国统治时期的流通货币之一。1912年4月,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改定人民币为“银元”,俗称“袁大头”。中华民国四年造大陆流通,正面为袁世凯左侧面像,背而中华帝国造,环饰稻穗,上承五角星。
中华民国四年袁大头多少克
中华民国四年袁大头中档的市价200元左右,至于精品的800元以上,普通的700-800元左右.但这样的袁大头很不好找,所以市价普遍要高一些.在江西和安徽较多. 广东的袁大头最好,但是比较少,市面见的也不是很多. 湖北河南等省的少见,我见得最多的是福建袁大头,但他们的品相较差,现在的市场价只有200元,当时铸造量很大。
广东省造银元: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光绪16年(1890年)起,广东省议筑粤汉铁路,并自建码头装运煤矿,需用银元数多,因本省铸币有限,遂请户部铸造银元40000枚,名为“光绪元宝”,每枚银五钱二分五厘,计重七钱二分。币面文镌“光绪元宝”四字(满文题款“光绪元宝”);背面中镌蟠龙,上镌“广东省造”四字,外环珠圈。光绪22年(1896年),广东又铸造“寿”字版光绪元宝,字面、周边与老版光绪元宝相同,仅在“寿”字下方印一十字戳记(见此篇《老版光绪元宝》)。广东省造宣统元宝铸行时间较晚,铸造量较少,版式亦不多。面文“宣统元宝”,汉字书“广东省造”,环书英文“SPECIAL TRADE COIN”;背面蟠龙有“无圈”、“小圈”两种,近年发现一种反面只有一条细直线,无云纹的“简版”。广东省造中字版银元系专为出售给日本而铸,数量很少,主要流通於日本国内市场。
大汉铜币:
大汉铜币,始铸于清朝晚期,止于中华民国七年(1918年),为纪念汉高祖奏创汉朝之年而铸。背文代表汉人十八个地方铸造局。此币为湖南省局造,有中文“壹”字,有“汉”字大铜币局铸行的,计有四川、湖南、湖北、山东、江西、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河南等十五局。甘肃铸行汉铜币较少,另陕西、云南、新疆、奉天亦曾铸造。
中华民国布币: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中央银行发行的银圆券,正面图案为古钱“布币”,背而“伍圆”字样。以古币“布币”的名号行使伍圆流通,发行当年即遭遇了日本侵略我国东北的战争威胁,不久即出现了为配合“抗战”而发行的“抗战布币”;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2月5日中央银行再次发行“布币”,背而“拾圆”字样,取代了原有“壹圆”的银币,铸造流通时间相当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