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帽花怎么佩戴?
清代的达官贵人,在头部饰物佩戴上,最显眼的是帽花。从外观上看,就是帽子正中的那块装饰板,多以金玉珠宝制成,而且每顶帽花形状都不相同,为行人观瞻之所所在。 那么,清代帽花佩戴有没有规矩呢?当然有。
清人顾彩说:“国朝士士冠巾,以金玉饰之,名曰帽花。其制,春秋前后各一,夏二,冬一。至六月内,则不巾而冠,帽上加银丝翠羽,谓之‘汗巾冠’;或又加金花,谓之‘花王’。士子充儒士者,亦用帽花。至于将军、尚书、贵人、仙师戴之,则又有特别花色者矣。但朝廷有旨,不许庶人戴金,故商民士庶俱用银丝髻之,俗名曰‘凉帽垫’。”
从顾彩的这段话里,我们可以了解以下几点:
一,清代的官帽,顶端中央,都有各种各样的装饰。装饰的材料,有金银珠宝,也有铜锡等廉价的金属。虽然都是向下倾斜的弧线型,但每一顶帽子上的帽花,形状都不一样。
二,帽花的分布,分成春秋两季,每季一顶,交替使用。夏冬季各两套,中间四月天无帽花戴。
三,夏天去帽花,改成汗巾帽;冬天戴鹅顶暖帽,再加帽花。
四,庶人戴帽,不能和官帽相同,否则有欺君之罪。所以,只好用银丝或纸扎成帽花,象征性地用簪子或梳子代替,俗称“簪盔”或“顶扎”。
五,商人和士人,虽然也都金银饰帽,不过尺寸要比官员的小很多。
以上这些,就是清代官帽帽花的现状和规矩。